[发明专利]一种弹簧胶泥减震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477166.7 | 申请日: | 2015-08-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3485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6 |
| 发明(设计)人: | 卢智成;张谦;孙宇晗;吉晔;钟珉;刘振林;朱祝兵;高坡;林森;李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新疆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F9/30 | 分类号: | F16F9/30;F16F9/32;F16F9/36;F16F13/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博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1 | 代理人: | 徐国文 |
| 地址: | 10019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减震器 连接杆 弹簧 活塞 胶泥 减震构件 上限位块 同轴设置 下限位块 活塞杆 复位 上壳 下壳 减震 减震器活塞 弹性胶泥 减震耗能 减震作用 交错设置 形变 能力强 上隔板 下隔板 限位环 橡胶垫 内壁 相等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弹簧胶泥减震器,该减震器包括同轴设置两个的直径不同的圆筒构成的外壳(1)和外壳(1)内的减震构件,外壳(1)包括上壳(1‑1)和下壳(1‑2),上壳(1‑1)上设有与其外径相等的限位环(4),减震构件包括活塞杆(5)和弹簧(6);活塞杆由上之下依次为同轴设置的圆柱形的连接杆Ⅲ(5‑6)、上限位块(5‑5)、连接杆Ⅱ(5‑4)、活塞(5‑3)、连接杆Ⅰ(5‑2)和下限位块(5‑1),上限位块(5‑5)、活塞(5‑3)、下限位块(5‑1)与下壳(1‑2)内壁的环形上隔板(2‑1)和下隔板(2‑2)依次交错设置。该减震器活塞、弹性胶泥、橡胶垫多重减震作用,在减震器发生形变后易于复位,减震耗能能力强,减震后易复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减震装置,具体讲涉及一种弹簧胶泥减震器。
背景技术
地震多发地区的电力设施需要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在电力设施设置减震器,以提高电力设施的抗震性能。
现有的减震器利用形状记忆合金在不同温度环境下具有形状记忆效应制作耗能部件,可提高减震器耗能部件的耗能能力,但存在材料成本高、构造复杂、变形后不易复位等缺点。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弹簧胶泥减震器,该减震器活塞、弹性胶泥、橡胶垫多重减震作用,在减震器发生形变后易于复位,减震耗能能力强,减震后易复位。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弹簧胶泥减震器,其特征在于,减震器包括同轴设置两个的直径不同的圆筒构成的外壳1和外壳1内的减震构件,外壳1包括上壳1-1和下壳1-2,上壳1-1上设有与其外径相等的限位环4,减震构件包括活塞杆5和弹簧6;活塞杆由上之下依次为同轴设置的圆柱形的连接杆Ⅲ5-6、上限位块5-5、连接杆Ⅱ5-4、活塞5-3、连接杆Ⅰ5-2和下限位块5-1,上限位块5-5、活塞5-3、下限位块5-1与下壳1-2内壁的环形上隔板2-1和下隔板2-2依次交错设置。
优选的,下壳1-2内腔由上隔板2-1和下隔板2-2分为上腔体7-1、中腔体7-2和下腔体7-3,上隔板2-1和下隔板2-2分别套设于连接杆Ⅰ5-2和连接杆Ⅱ5-4,弹簧6套设于连接杆Ⅱ5-4且上下端分别与上限位块5-5和上隔板2-1接触。
优选的,外壳由壁厚相同的钢管制成,上壳1-1内径为下壳1-2内径的1/3~5/6,上壳1-1外壁加工有外螺纹,上壳1-1通过连接件与电气设备支架固接。
优选的,上壳1-1与限位环4焊接或通过连接件连接,连接件为螺钉,限位环4内径小于连接杆Ⅲ5-6外径。
优选的,连接杆Ⅲ5-6外径为上壳1-1内径的3/4~15/16,连接杆Ⅲ5-6高度为上壳1-1高度的1.05~1.2倍,连接杆Ⅲ5-6顶部开有螺孔,连接杆Ⅲ5-6通过连接件与电力设备连接。
优选的,下限位块5-1、活塞5-3和上限位块5-5外径相等为下壳1-2内径的3/4~15/16,连接杆Ⅰ5-2和连接杆Ⅱ5-4外径相等为活塞5-3外径的1/5~1/2。
优选的,上隔板2-1和下隔板2-2与下壳1-2焊接连接,上腔体7-1、中腔体7-2和下腔体7-3的高度比为3:2:1。
优选的,上隔板2-1和下隔板2-2与连接杆Ⅱ5-4和连接杆Ⅰ5-2间设有环形密封圈3,环形密封圈3的径向厚度为连接杆外径的1/40~1/20。
优选的,中腔体7-2内填充有弹性胶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新疆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新疆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7716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