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铝/碳复合电极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475051.4 | 申请日: | 2015-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616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16 |
发明(设计)人: | 李峰;李红;董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第一元素纳米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38 | 分类号: | H01M4/38;H01M4/583;H01M4/04;H01M4/06;H01M4/134;H01M4/133;H01M4/96;C01B31/02;B82Y30/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范晴 |
地址: | 215123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电极 制备 方法 | ||
1.一种铝/碳复合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采用铝胚料经过压延得到铝箔,厚度为0.1μm-1000μm;
(2)将纳米碳、发泡剂制备成浆料,利用涂布机涂覆至铝箔上并进行干燥处理;
(3)利用叠片机或卷绕机,将涂有纳米碳、发泡剂的铝箔进折叠或卷绕;
(4)在≤500℃温度下,对步骤(3)所得材料进行三维反复轧制,使得纳米碳、发泡剂三维均匀分布于铝基材中;
(5)在一定温度下,将步骤(4)所得材料进行高温发泡,获得多孔铝/纳米碳复合材料;
(6)将步骤(5)所得材料放置在固定尺寸的模具中,在一定压力下进行压制,即得铝/碳复合电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铝/碳复合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泡剂选自氢化钛、氢化锆、氢化钙、氢化镁、氢化铒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铝/碳复合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发泡剂添加量为电极复合材料总重量0.1wt%-2wt%。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铝/碳复合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纳米碳的涂层厚度为0.01-100μ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铝/碳复合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将纳米碳、发泡剂在醇类、酮类易挥发液体中均匀分散液得到浆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铝/碳复合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三维反复轧制为对于涂有纳米碳的铝箔进行叠片后,沿垂直堆垛箔面的二维方向压延,然后叠片、卷绕,沿轴方向进行轧制,然后按照此工序反复进行N次,N≥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铝/碳复合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高温发泡温度为660-800℃,发泡时间为10-120min,孔隙率为30%-98%。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铝/碳复合电极的制备及应用,其特征在于,铝/碳复合电极中的纳米碳含量为电极复合材料总重量的0.01%-20wt%。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铝/碳复合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铝/碳复合电极中的纳米碳选自碳纳米管、富勒烯、石墨烯、氧化石墨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为了进一步增加与基体的相亲性,也可以选自镀镍、铜、锌、金、银的碳纳米管、富勒烯、石墨烯、氧化石墨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10.一种铝/碳复合电极,其特征在于,其通过如下步骤制备得到:
(1)采用铝胚料经过压延得到铝箔,厚度为0.1μm-1000μm;
(2)将纳米碳、发泡剂制备成浆料,利用涂布机涂覆至铝箔上并进行干燥处理;
(3)利用叠片机或卷绕机,将涂有纳米碳、发泡剂的铝箔进折叠或卷绕;
(4)在≤500℃温度下,对步骤(3)所得材料进行三维反复轧制,使得纳米碳、发泡剂三维均匀分布于铝基材中;
(5)在一定温度下,将步骤(4)所得材料进行高温发泡,获得多孔铝/纳米碳复合材料;
(6)将步骤(5)所得材料放置在固定尺寸的模具中,在一定压力下进行压制,即得铝/碳复合电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第一元素纳米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第一元素纳米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75051.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设置在家用电炉具内的指示灯
- 下一篇:一种缸套转立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