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旋钮式手动步进衰减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471103.0 | 申请日: | 2015-08-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0661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8 |
| 发明(设计)人: | 马玉涛;张延虎;王方杰;刘长春;赵建波;王金龙;许晓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一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H01P1/22 | 分类号: | H01P1/2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陈永宁 |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手动步进 衰减器 旋钮式 衰减片 侧盖板 步进 推杆 通信技术领域 微波通信网络 测试系统 传输基片 档位磁铁 机械设计 盖板 粗弹簧 动磁铁 动簧片 互换性 细弹簧 档位 钢球 簧片 腔体 转轴 传输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旋钮式手动步进衰减器,包括:侧盖板I、盖板、6档组件、1档组件、3档组件、动磁铁、2档组件、12档凸轮、转轴、侧盖板II、钢球、粗弹簧、动簧片、传输簧片、细弹簧、衰减片、传输基片、推杆以及腔体;6档组件、1档组件、3档组件、2档组件之间的零件具有互换性,均由档位凸轮和档位磁铁构成,依次对应控制1dB、4dB、2dB、4dB衰减片,采用该组合可以形成0~11dB(步进1dB)的旋钮式手动步进衰减器;衰减片也可以依次为10dB、40dB、20dB、40dB,即可以形成0‑110dB(步进10dB)的旋钮式手动步进衰减器;本发明同现有技术相比,结构紧凑、新颖,体积较小,机械设计合理,可应用于微波通信网络系统、测试系统等技术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旋钮式手动步进衰减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常用的无源衰减器一般分为三种,分别是固定式衰减器、可变式衰减器、手动步进衰减器。
固定式衰减器具有衰减值明确直观、数值稳定的优点,但是一个衰减器只能有一个确定的衰减值,如果要涵盖常用的衰减值(例如0-11dB),就要有12种不同值的衰减器,这就造成了生产的不便,在设备现场调试时,有时因为没有足够的备用品而找不到所需要的衰减值,这是固定衰减器的缺点。
可调式衰减器具有衰减值连续可调的优点,但衰减值无法直接显示,且其内部碳膜片较易磨损造成数值不稳定。
手动步进衰减器具有固定衰减器与可调式衰减器共同的优点,将多种衰减值集中到一个衰减器中,通过动作传送,可以明确的得到产品设计范围内(如0-11dB)任一衰减值,便于设备的生产与现场调试。
手动步进衰减器一般由动作控制和微波传输两个部分构成,动作控制部分将人作用到按钮或者旋钮的动作转化为传输簧片和各种衰减片的接触与断开,通过几种衰减片的组合,得到产品衰减范围内(如11dB,步进1dB)所需的任一衰减值。
目前手动步进衰减器的类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一种是将按钮的上下动作转化为与之相连的传输簧片的动作,通过传输簧片接触或者不接触具有不同衰减值的衰减片,实现衰减值的步进。
一种是将旋钮的旋转动作转化为与之相连的衰减片或者传输簧片动作,通过衰减片接触与不接触传输簧片,实现衰减值的步进。
与本发明最相近的一种方案为上海华湘计算机通讯工程有限公司申请的转鼓式步进衰减器(授权公告号CN 200953557Y),该专利采用将旋钮的旋转动作转化为衰减片旋转的方案,通过具有不同衰减值的衰减片与传输簧片接触,实现衰减值的步进。该设计结构新颖,便于携带与使用。但该设计采用衰减片动作来实现衰减值的步进,衰减片易松动,降低了产品的使用寿命。
在实现本发明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采用按钮实现衰减的手动步进衰减器的主要优缺点:该类型产品衰减片固定在腔体上,动作的部分是传输簧片,所以衰减片不易松动,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但是在衰减值步进时需要通过按不同的按键来实现,这就意味着对于衰减范围较大、步进数多的产品,需要设计较多的按键,这就造成了产品的尺寸会较大,不便于携带与使用。
采用旋钮实现衰减的手动衰减器的主要优缺点:该类型产品通过旋转旋钮来实现衰减值的步进,因此产品尺寸不受衰减范围、步进数的限制,产品尺寸较小,结构比较紧凑,易于携带与使用。但该类设计一般存在内部零件之间传动时磨损较为严重,或是动作的部分是衰减片,衰减片容易松动等问题,降低了产品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旋钮式手动步进衰减器,以克服上述缺点。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旋钮式手动步进衰减器,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一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一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7110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