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晶取向剂、液晶取向膜以及液晶显示元件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471076.7 | 申请日: | 2015-08-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854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 发明(设计)人: | 王道海;的场拓巳;宫本佳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JSR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C09K19/56 | 分类号: | C09K19/56;G02F1/1337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马爽;臧建明 |
| 地址: | 日本东京港***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液晶 取向 以及 液晶显示 元件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晶取向剂、液晶取向膜以及液晶显示元件,其利用喷墨涂布法的印刷性优异、且可提供电特性优异的液晶取向膜。本发明提供的液晶取向剂含有选自由使四羧酸二酐与二胺进行反应而获得的聚酰胺酸、聚酰亚胺及聚酰胺酸酯所组成的组群中的至少一种聚合物(A)以及溶剂,并且该溶剂含有选自由二乙二醇丙基甲醚以及二乙二醇丁基甲醚所组成的组群中的至少一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晶取向剂、液晶取向膜以及液晶显示元件。更详细而言,本发明特别涉及一种在喷墨涂布法中涂布性良好的可提供液晶取向膜的液晶取向剂以及电特性优异的液晶显示元件。
背景技术
目前,作为液晶显示元件,已知如下的具有所谓扭转向列(Twisted Nematic,TN)型液晶单元的TN型液晶显示元件,其于设置有氧化铟-氧化锡(Indium Tin Oxide,ITO)等透明导电膜的基板表面,形成包含聚酰胺酸、聚酰亚胺等的液晶取向膜而作为液晶显示元件用基板,将该两块基板对向配置,在基板间的间隙内形成具有正的介电各向异性的向列型液晶的层而制成夹层结构的单元,且使液晶分子的长轴自其中一块基板朝向另一块基板连续地扭转90°而形成。另外,正在开发较TN型液晶显示元件而言对比度高、且视角依存性少的超扭转向列(Super Twisted Nematic,STN)型液晶显示元件。该STN型液晶显示元件使用在向列型液晶中掺杂有作为光学活性物质的手性剂者作为液晶,并利用通过液晶分子的长轴在基板间横跨180°以上而成为连续扭转的状态所产生的双折射效果。
进而,近年来提出了横向电场型液晶显示元件,其将用以驱动液晶的两个电极在一对基板中的其中一侧的基板上配置为梳齿状,通过产生与基板面平行的电场来控制液晶分子。该元件通常被称为共面切换(In Plane Switching,IPS)型,已知视角优异而宽广。特别是在将IPS型元件与光学补偿膜并用的情况下,大的特征在于:可进一步提高视角特性,获得不存在灰阶反转或色调变化的与布朗管(Braun tube)也可匹敌的广视角。
除了这些以外,还提出了使具有负的介电各向异性的液晶分子在基板上垂直地取向而成的称为多域垂直取向(Multi-Domain Vertical Alignment,MVA)方式、或图案垂直取向(Patterned Vertical Alignment,PVA)方式的垂直取向型液晶显示元件(参照专利文献1及非专利文献1)。这些垂直取向方式的液晶显示元件的视角、对比度等优异,也可以在液晶取向膜的形成中不进行摩擦处理等在制造步骤的方面也优异。
近年来,液晶电视的普及推进,称为所谓“第7代”的大型生产线正在运转。另外,也预定建设更大型的“第8代”生产线。使用大型生产线来使基板大型化的优点可列举:由于自基板一块上取出多块面板,故而可削减步骤时间,可减少成本的方面;或可对应液晶显示元件自身的大型化的方面。另一方面,基板的大型化的缺点可列举:难以遍及大面积来确保液晶取向剂的印刷的均匀性。尤其可列举如下方面:若利用以往广泛采用的胶版印刷机来进行大面积的成膜,则有时会产生因液晶取向剂的印刷不良而引起的液晶取向膜的电特性的不良。
为了解决所述问题,正在研究在液晶取向膜的形成中利用喷墨涂布法。喷墨涂布法的优点可列举:由于印刷时使用的液晶取向剂与现实中涂布的液量实质上相等,故而可期待液晶取向剂的使用量削减。另外可列举:由于不使用印刷版,故而不需要对其进行交换或洗涤等,可减少维护所花费的时间、劳力及成本,或具有可对应多种面板尺寸的柔软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11-258605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液晶”第3卷(第2期)第117页(1999年)
发明内容
[发明所欲解决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JSR株式会社,未经JSR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7107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