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在地下连续墙体表面浇筑内衬的吊模支护装置和施工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470723.2 | 申请日: | 2015-08-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3357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18 |
| 发明(设计)人: | 何超然;姚平;陈鸣;王晓夫;郑红杰;彭波;李宁;张勇;李开心;唐孝全;唐炫;陈培帅;黄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武汉智行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5/18 | 分类号: | E02D5/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69 | 代理人: | 张云花 |
| 地址: | 430048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地下 连续 墙体 表面 浇筑 内衬 支护 装置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地下连续墙体施工装置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地下连续墙体表面浇筑内衬的吊模支护装置和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地下连续墙结合内衬支护的深基坑广泛应用于悬索桥锚碇、地铁站等构筑物。钢筋混凝土结构内衬支护多采用自上向下分层浇筑的逆作法施工。在广东沿海地区流塑性淤泥软土地层,内衬浇筑面临的主要问题为如何处理内衬浇筑基础,其技术难题包括:
1、深厚淤泥层工程地质极差,新开挖淤泥层呈流塑状态,承载力特征值低于40kpa,内衬浇筑时基底沉降难以控制。
2、饱和淤泥含水率高,基坑开挖时往往在内衬基底聚集大量地下明水,造成基底处理困难。
3、为减少基坑变形,基坑支护以快挖快撑为原则,内衬钢筋绑扎、模板支设等工序需保证施工效率。
现有的内衬软基基底处理方法为开挖换填加固,通过压载试验得出基底的沉降变形参数,确定换填面积及换填深度。该方案优缺点分析如下:
1、开挖换填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基础的排水问题;在深厚流塑性强的淤泥层中控制基础沉降效果不理想。
2、在淤泥层中开挖换填工作量大、施工效率低,不符合基坑支护快挖快撑的原则。
综上所述,在沿海淤泥软土地层中的内衬底模加固尚未有行之有效方法。
现有的在地下连续墙体表面浇筑内衬的吊模支护装置均采用悬挂式,即采用两个吊挂钢筋对底模板进行固定,考虑到地下连续墙体是一个环形结构,如果每一块底模板采用两个吊挂钢筋进行悬挂,施工成本是一个巨大的负担,因此对吊模支护装置的改进,减少施工成本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现有的在地下连续墙体表面浇筑内衬的吊模支护装置在施工时,需要从基坑上架设脚手架,工人站在脚手架上进行施工,这样就导致工人需要移动脚手架才能位移,而移动脚手架的过程必然会减缓了施工进度,且间接增加了工人的危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和缺陷,并提供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一种在地下连续墙体表面浇筑内衬的吊模支护装置,通过在所述底模板靠近地下连续墙体的一侧下方设有支撑所述底模板的粉喷桩,在所述底模板远离地下连续墙体的一侧设有悬挂所述底模板的吊挂钢筋;使得吊模支护装置由单纯地悬挂式变成了半支撑半悬挂式结构,减少了施工成本。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通过在喇叭口所述喇叭口的外侧设置有多个三角钢架,所述三角钢架与所述侧模栓接,相邻两个所述三角钢架上水平设置脚手板,作为一个悬挂着的混凝土浇筑平台,减轻了施工工人的施工难度。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吊模支护装置在地下连续墙体表面浇筑内衬的方法,通过挖基坑、整平粉喷桩、悬挂吊挂钢筋钢筋等步骤,减少了施工时间,降低了施工难度。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地下连续墙体表面浇筑内衬的吊模支护装置,设置在已浇筑内衬的下方,所述吊模支护装置包括沿所述已浇筑内衬外侧竖向设置的侧模板和与所述已浇筑内衬的底面平行并与所述地下连续墙体接触的底模板,所述侧模板上部设有浇灌混凝土的喇叭口,
所述底模板靠近地下连续墙体的一侧下方设有支撑所述底模板的粉喷桩;
所述底模板远离地下连续墙体的一侧设有悬挂所述底模板的吊挂钢筋;
其中,所述粉喷桩与所述地下连续墙体接触,所述粉喷桩的顶面与所述已浇筑内衬的底面平行;
其中,所述吊挂钢筋连接所述底模板和所述已浇筑内衬,所述吊挂钢筋沿所述已浇筑内衬外侧竖向设置并位于所述侧模板的内侧;
其中,所述喇叭口的外侧设置有多个三角钢架,所述三角钢架与所述侧模板栓接,相邻两个所述三角钢架上水平设置脚手板。
优选地,还包括:若干根水平设置的拉杆钢筋,其连接所述侧模板和所述地下连续墙体,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拉杆钢筋之间具有一定的高度差。
优选地,所述侧模板与任意一根所述拉杆钢筋可拆卸地连接。
优选地,所述底模板由上往下包括:
竹胶板,其与待浇筑混凝土接触;
木枋,其沿平行于所述地下连续墙体的方向设置在所述竹胶板下部;以及
方管形状的双拼槽钢,所述双拼槽钢一端设孔以穿设所述吊挂钢筋,另一端与所述地下连续墙体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武汉智行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未经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武汉智行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7072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