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限位块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510469305.1 | 申请日: | 2015-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092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2 |
发明(设计)人: | 冯博;张凤桥;钟汉文;宁曾雄;陈国栋;卜继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G11/10 | 分类号: | B60G1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宏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72 | 代理人: | 刘烽;吴大建 |
地址: | 412007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限位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限位块,尤其涉及一种车辆限位块。本发明还涉及该限位块的应用。
背景技术
限位块是安装在汽车板簧上限制车架运动行程的零件。汽车板簧减振系统中通常采用橡胶限位块。例如,下述专利发明的限位块都采用橡胶材料制成:《前簧限位块》,专利号:CN303331548S;《一种橡胶限位块结构》,专利号:CN203476934U;《一种用于汽车悬架的橡胶限位块》,专利号:CN203186016U;《重型汽车用变刚度橡胶限位块总成》,专利号:CN202480818U;《橡胶限位块》,专利号:CN202418377U;《汽车悬架系统橡胶限位块结构》,专利号:CN201317239Y;《一种应用在汽车后悬架系统中的限位块》,专利号:CN201220585Y。
然而,这种限位块存在很多不足需要改进。首先由于橡胶产品变形能力差,导致产品刚度较大,舒适性较低;其次,由于橡胶材料自身特点,在使用过程中内生热严重,产品综合性能降低;再次,橡胶材料疲劳寿命较低,容易开裂。上述特点导致橡胶限位块的路试性能表现较差。且相比于轻量化材料,橡胶材料重量大,不满足汽车轻量化需求。因此,本领域亟需一种性能更优的汽车限位块。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汽车限位块,本发明的限位块是为汽车板簧系统中的减振总成设计的限位块,在受到外载荷时可通过自身弹性变形实现缓冲减振的目的;同时也可防止施加载荷的部件位移过大而影响其他结构件工作,即起到限位的作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限位块,所述限位块采用聚氨酯材料制得。聚氨酯是一种具有高强度、抗撕裂、耐磨等特性的高分子材料。本发明采用密度较低的聚氨酯材料制造限位块,使同规格限位块的重量更小。由于聚氨酯材料为发泡材料,因此该限位块刚度更低,能更好地满足汽车舒适性要求。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块的外轮廓为葫芦形,有2-10个向外突出的环状结构,优选有4个向外凸出的环状结构。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块的向外突出的环状结构的直径由下至上依次递减。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限位块外轮廓为葫芦形,轮廓直径由下至上逐渐减小,沿轴向方向有2-10个、优选4个向外凸出的环形结构,在受载过程中可逐级溃缩,能够承受更大的载荷,实体现更大变形能力。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块的外轮廓为葫芦形,有2-10个向外突出的环状结构,优选有2-8个、2-6个、2-5个、2-4个、3-8个、3-10个、3-6个、3-5个、3-4个、4-10个、4-8个、4-6个、4-5个、5-10个、5-8个、5-6个、6-10个、6-8个、7-10个、7-8个、8-10个、9-10个、2个、3个、4个、5个、6个、7个、8个、9个、10个向外凸出的环状结构,更优选有4个向外凸出的环状结构。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块为实心的。实心限位块保证了在受载过程中的稳定性。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块的密度为20-26℃下、优选23℃下350-650kg/m3,优选为500-600kg/m3。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聚氨酯材料为开孔或者闭孔的1,5-萘二异氰酸酯(NDI)基微孔发泡材料,优选为闭孔的1,5-萘二异氰酸酯(NDI)基微孔发泡材料。
本发明所述的NDI基微孔发泡材料经NDI和多元醇预聚,由交联剂固化成型而成。由于NDI中含有萘环结构,分子链刚性强,因此NDI基微孔发泡弹性体具有高硬度,低内生热,优良疲劳性能及疲劳变形能力等诸多优点,其他异氰酸酯类产品性能均不及NDI基微孔发泡弹性体。
本发明所述的NDI基微孔发泡材料泡孔结构为开孔或闭孔结构,优选闭孔结构。NDI基微孔发泡弹性体闭孔结构阻止水或者水蒸气进入产品内部,避免产品因吸水结冰而造成的产品破坏;且闭孔结构中每个泡孔都是一个独立的受力单元,因此,产品具有更好的疲劳性能。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上述汽车限位块在汽车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6930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温蓄热系统及其换热器
- 下一篇:一种气水热交换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