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轮承载随地形变化相互转换的减震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468970.9 | 申请日: | 2015-07-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590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 发明(设计)人: | 管中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管中林 |
| 主分类号: | B60G21/04 | 分类号: | B60G21/04;B60G3/18;B60G17/08 |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余成俊 |
| 地址: | 233200 安徽省滁州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轮 承载 随地 形变 相互 转换 减震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减震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车轮承载随地形变化相互转换的减震装置。
背景技术
车辆的安全性、舒适性以及节能尤为重要。当前,国内外车辆减震都是压缩减震,当车辆在行驶时,单个车轮遇障升高,它的承载重压就会随着车轮升高而逐渐升高,结果重压大部分甚至全部都被升高的对角车轮承担,整体车轮受重不均,往往影响了车辆驾驶和乘坐的舒适性、安全稳定性和通过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车轮承载随地形变化相互转换的减震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车轮承载随地形变化相互转换的减震装置,包括车架和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轮上安装有上控制臂和下控制臂,上控制臂和下控制臂的另一端都安装在车架上,上控制臂和下控制臂靠近车轮的一端都安装有膜式空气减震器,车轮和车架之间安装有一个传动轴,车轮包括左前轮、右前轮、左后轮、右后轮。
所述的一种车轮承载随地形变化相互转换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前轮、右前轮、左后轮、右后轮都为一个,左前轮的下控制臂上的膜式空气减震器和右前轮的下控制臂上的膜式空气减震器之前安装有一个流体连通管,左后轮的下控制臂上的膜式空气减震器和右后轮的下控制臂上的膜式空气减震器之前安装有一个流体连通管,左前轮的上控制臂上的膜式空气减震器和左后轮的上控制臂上的膜式空气减震器之前安装有一个流体连通管,右前轮的上控制臂上的膜式空气减震器和右后轮的上控制臂上的膜式空气减震器之前安装有一个流体连通管。
所述的一种车轮承载随地形变化相互转换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后轮和右后轮都为两个,左前轮和右前轮都为一个,两个左后轮的上控制臂上的膜式空气减震器之间安装有一个流体连通管I,两个左后轮的下控制臂上的膜式空气减震器之间安装有一个流体连通管II,两个右后轮的上控制臂上的膜式空气减震器之间安装有一个流体连通管III,两个右后轮的下控制臂上的膜式空气减震器之间安装有一个流体连通管IV,左前轮的下控制臂上的膜式空气减震器和右前轮的下控制臂上的膜式空气减震器之间安装有一个流体连通管,流体连通管II和流体连通管IV之间安装有一个流体连通管,左前轮的上控制臂上的膜式空气减震器和流体连通管I之间安装有一个流体连通管,右前轮的上控制臂上的膜式空气减震器和流体连通管III之间安装有一个流体连通管。
所述的一种车轮承载随地形变化相互转换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前轮、右前轮、左后轮、右后轮都为两个,两个左前轮的上控制臂上的膜式空气减震器之间安装有一个流体连通管一,两个左前轮的下控制臂上的膜式空气减震器之间安装有一个流体连通管二,两个右前轮的上控制臂上的膜式空气减震器之间安装有一个流体连通管三,两个右前轮的下控制臂上的膜式空气减震器之间安装有一个流体连通管四,两个左后轮的上控制臂上的膜式空气减震器之间安装有一个流体连通管五,两个左后轮的下控制臂上的膜式空气减震器之间安装有一个流体连通管六,两个右后轮的上控制臂上的膜式空气减震器之间安装有一个流体连通管七,两个右后轮的下控制臂上的膜式空气减震器之间安装有一个流体连通管八,流体连通管一和流体连通管五之间安装有一个流体连通管,流体连通管二和流体连通管四之间安装有一个流体连通管,流体连通管三和流体连通管七之间安装有一个流体连通管,流体连通管八和流体连通管六之间安装有一个流体连通管。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本发明结构简单,便于装配和维修,能大大提高车辆安全稳定性、驾驶乘坐舒适性以及通过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管中林,未经管中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6897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