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468733.2 | 申请日: | 2015-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557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云天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888 | 分类号: | A61K36/888;A61P27/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109 山东省青岛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分泌 中耳炎 中药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现代科学研究证明,咽鼓管的阻塞是造成分泌性中耳炎的重要原因,当咽鼓管由于各种原因出现通气功能障碍时,中耳的气体被黏膜吸收,中耳出现负压从而导致中耳黏膜的静脉扩张,通透性增加,血清漏出聚积于中耳,从而形成中耳积液。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听力下降,可随体位变化而变化,轻微的耳痛,耳鸣,耳闷胀和闭塞感,摇头可听见水声。耳科专科检查可见鼓膜内陷,呈琥珀色或色泽发暗,亦可见气液平面或气泡,鼓膜活动度降低。分泌性中耳炎是耳鼻喉科常见病、多发病,尤其在儿童的发病率当中较高,因其病因复杂,迁延难愈,极易复发,成为疑难病症。目前西医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多采取清除中耳积液、改善中耳通气功能、全身治疗和针对病因治疗的原则,主要手段为药物及手术,如抗生素、鼻减充血剂、类固醇激素、应用鼓室穿刺抽液的方法,病程长、无效者则进行鼓膜切开或置管引流,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周期长,病情容易复发,并且侵袭性的疗法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使其在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中医认为分泌性中耳炎属“风聋”、“耳胀耳闭”、“耳胀痛”、“耳痹”的范畴。其病机多为风邪侵袭,经气痞塞,或痰湿浊邪,上聚耳窍或邪毒滞留,气血瘀阻。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可以发挥传统中医优势,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给予个性化治疗,解除发病病因,效果显著,且中药本身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患者耐受性较好。因此,根据中医辨证分型研制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中药组合物,具有积极的临床推广价值。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中药组合物。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由以下原料药制得:熟地黄,龙眼肉,牡丹皮,丹参,麝香,石菖蒲,鱼腥草,桔梗。
优选的是其药效成分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熟地黄12-14份,龙眼肉6-10份,牡丹皮8-10份,丹参6-8份,麝香2-4份,石菖蒲8-10份,鱼腥草10-12份,桔梗7-9份。
本发明最优选的是其药效成分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熟地黄13份,龙眼肉8份,牡丹皮9份,丹参7份,麝香3份,石菖蒲9份,鱼腥草11份,桔梗8份。
本发明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中药组合物还可以含有药学可接受的载体,制备成常规制剂,如胶囊剂、片剂或颗粒剂,优选为颗粒剂。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麝香粉碎过120目筛,备用;其余原料药分别粉碎过80目筛,混合均匀,加药材总质量6-8倍量的水煎煮2次,每次2小时,过滤除渣取汁合并,并将合并后的滤液浓缩,浓缩至75℃时,其相对密度为1.11-1.18的清膏,干燥后粉碎过80目筛;加入粉碎的麝香粉,再加入药剂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按常规工艺制备成所需制剂。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效果:
首先,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主要是依据分泌性中耳炎特别是气血瘀络型分泌性中耳炎的病机特点研制而成,症见:耳内有闭塞感,听力减退,耳鸣渐起,日久不愈。鼓膜内陷明显,或有增厚,钙质沉着,粘连萎缩;舌质暗红,脉涩。方中熟地黄,龙眼肉,益气养血,滋阴健脾;牡丹皮,丹参,活血化瘀,通经止痛;麝香,石菖蒲,活血通经,开窍醒神;鱼腥草,桔梗,清热解毒,消肿排脓。全方共奏通络活血,开窍聪耳之功,对分泌性中耳炎特别是气血瘀络型分泌性中耳炎有极强的针对性疗效。经临床应用验证,其疗效确切,药性平和,未出现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安全系数高。本发明中药组合物采用先进提取设备和工艺,充分提取有效成分,可制成方便口服或携带的中药组合物。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中药组合物各中药组份的功能效果如下:
熟地黄,甘,微温。归肝、肾经。滋阴补血,益精填髓。用于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心悸怔忡,月经不调,崩漏下血,眩晕,耳鸣,须发早白。
龙眼肉,甘,温。归心、脾经。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用于气血不足,心悸怔忡,健忘失眠,血虚萎黄。
牡丹皮,苦、辛,微寒。归心、肝、肾经。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用于温毒发斑,吐血衄血,夜热早凉,无汗骨蒸,经闭痛经,痈肿疮毒,跌扑伤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云天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青岛云天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6873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