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氨酯聚丙烯酸酯水泥防水涂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68671.5 | 申请日: | 2015-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9401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8 |
发明(设计)人: | 涂伟萍;戴飞亮;胡剑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28/04 | 分类号: | C04B28/04;C04B24/26;C04B24/28;C04B111/27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245 | 代理人: | 罗观祥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氨酯 聚丙烯酸酯 水泥 防水涂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聚氨酯聚丙烯酸酯水泥防水涂料,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按重量份计的组分制备而成:
所述水性聚丙烯酸酯乳液由以下方法制备得到:
(1)将30~40重量份去离子水、0.1~0.5重量份引发剂、0.3~0.8重量份复合乳化剂搅拌溶解,得到混合液;向混合液中滴加100重量份的混合单体,滴加完后,高速剪切乳化15~20min,得到预乳液;
(2)将步骤(1)中部分预乳液与40~50重量份去离子水混合,加热升温至78~82℃,保温反应20~40min;滴加剩余部分的预乳液,3.5~4h滴完;随后加入0.02~0.08重量份引发剂和4.0~6.0重量份去离子水,升温至84~88℃,保温1.5~3h,得到粗产物;
(3)将粗产物冷却至30~45℃,用中和剂中和至pH为7~8,过滤出料,得到乳白色聚丙烯酸酯乳液;
步骤(1)所述混合单体为43~63重量份丙烯酸丁酯、34~54重量份苯乙烯和1~5重量份甲基丙烯酸丙炔基酯的混合物;
所述水性聚氨酯分散体由以下方法制备:
(a)将5~15重量份多元醇与1.5~3.5重量份聚叠氮缩水甘油醚置于反应器中,升温至120~130℃,保温除水1.5~2h,得到除水产物;
(b)将除水产物调温至65~75℃,随后滴加0.001~0.004重量份催化剂,再加入10~15重量份多异氰酸酯,待温度稳定调整至75~85℃,反应2~3h;加入30~40重量份丙酮,降温至55~65℃,再加入亲水扩链剂,反应2~3h,得到反应产物;
(c)将反应产物置于高速剪切搅拌机中,缓慢加入20~30重量份去离子水,滴加完后,高速剪切乳化10~15min,得到水性聚氨酯分散体;
所述聚合物固化剂为硫酸亚铜、氯化亚铜、硝酸亚铜或氧化亚铜的一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聚氨酯聚丙烯酸酯水泥防水涂料,其特征在于:步骤(1)和(2)中所述引发剂为过硫酸铵、过硫酸钾或过硫酸钠的一种;
步骤(1)所述复合乳化剂为0.1~0.3重量份十二烷基硫酸钠和0.1~0.6重量份平平加O-9的混合物;
步骤(3)中所述中和剂为三乙胺或者质量百分比浓度为45%氨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聚氨酯聚丙烯酸酯水泥防水涂料,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部分预乳液的用量为步骤(1)的预乳液总重量的5%~10%;
步骤(1)中所述剪切乳化的转速为800~1200r/min,所述滴加的速度为20~50滴/min。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聚氨酯聚丙烯酸酯水泥防水涂料,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所述多元醇为数均分子量2000的聚丙二醇;所述聚叠氮缩水甘油醚数均分子量为5000或3400;
步骤(b)中所述多异氰酸酯为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甲苯二异氰酸酯或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中的一种;所述催化剂为二丁基锡二月桂酸酯、辛酸亚锡、三亚乙基二胺、双(二甲基胺基乙基)醚或二甲基环己胺的一种,所述亲水扩链剂为2,2-二羟甲基丙酸、2,2-二羟甲基丁酸或2,2-二羟甲基戊酸的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聚氨酯聚丙烯酸酯水泥防水涂料,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所述滴加的速度为10~20滴/min;
步骤(c)中所述缓慢加入的速度为10~20滴/min;所述高速剪切的转速为4000~6000r/min。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聚氨酯聚丙烯酸酯水泥防水涂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为硅酸盐水泥P·Ⅰ42.5、42.5R、52.5、52.5R,普通硅酸盐水泥P·O32.5、32.5R、42.5或42.5R的一种;
所述惰性填料为碳酸钙、高岭土、石英砂、细滑石粉、白云母、钛白粉、重晶石粉和炭黑的一种;
所述消泡剂为BYK-354、BYK-355、BYK-361和BYK-390的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68671.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