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输出交换式电源转换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468322.3 | 申请日: | 2015-07-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5577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1 |
| 发明(设计)人: | 曾铂翔;陈志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光宝电子(广州)有限公司;光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M3/335 | 分类号: | H02M3/335 |
| 代理公司: | 北京泰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55 | 代理人: | 张雅军;许荣文 |
| 地址: | 510663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输出 交换 电源 转换器 | ||
一种多输出交换式电源转换器,包括一变压器,一与一直流电源及变压器的初级侧绕组电耦接的初级侧电路,一用以对变压器的次级侧绕组产生的感应电压进行整流滤波,以输出一直流电压的整流滤波电路,一取得该直流电压,并根据一控制讯号,将该直流电压转换成不同准位的另一直流电压输出的稳压电路,一侦测该另一直流电压并产生一回授讯号的回授电路,以及一稳压控制电路,其接受该回授讯号,并据以产生该控制讯号给该稳压电路。借此,不需在变压器的次级侧绕设多个不同匝数的次级侧绕组,以及对应搭配整流滤波电路,即能产生多个不同准位的输出电压,不但简化变压器电路,降低变压器的制造成,而且使变压器体积相对缩小,有效节省电路空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交换式电源转换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多输出交换式电源转换器。
背景技术
参见图1所示,传统一种多输出交换式电源转换器1具有一变压器T1,一与变压器T1的初级侧绕组Lp电耦接的初级侧电路11,一与变压器T1的第一次级侧绕组Ls1电耦接的第一整流滤波电路12,其对第一次级侧绕组Ls1产生的感应电压进行整流滤波以输出一第一电压V1(+12V)供给第一负载,一与变压器T1的第二次级侧绕组Ls2电耦接的第二整流滤波电路13,其对第二次级侧绕组Ls2产生的感应电压进行整流滤波以输出一第二电压V2(+5V)供给第二负载,以及一与变压器T1的第三次级侧绕组Ls3电耦接的第三整流滤波电路14,其对第三次级侧绕组Ls3产生的感应电压进行整流滤波以输出一第三电压V3(+3.3V)供给第三负载,且第三整流滤波电路14还电耦接一稳压电路15,其接受第三电压V3,并根据来自一稳压控制电路16的一控制讯号维持第三电压V3的稳定输出。且一回授电路17与稳压电路15的输出端电耦接,以侦测第三电压V3并产生一回授讯号给稳压控制电路16,使根据该回授讯号产生该控制讯号给稳压电路15。
然而上述多输出交换式电源转换器若要输出多个不同的电压,必须针对各种输出电压使用不同的次级侧绕组Ls1、Ls2、Ls3并对应搭配一个整流滤波电路12、13、14,使得变压器T1的次级侧绕组数目增多且电路更复杂,不但增加变压器T1的制造成本并使变压器T1的体积增加,而无法有效节省电路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简化电路、缩小电路体积并节省制造成本的多输出交换式电源转换器。
本发明多输出交换式电源转换器,用以将一直流电源转换成多种电压输出,并包括:一变压器,包含一初级侧绕组及至少一次级侧绕组;一初级侧电路,与该直流电源及该初级侧绕组电耦接,以控制该直流电源是否输入该初级侧绕组;一整流滤波电路,与该次级侧绕组电耦接,并对该次级侧绕组产生的一感应电压进行整流滤波,以输出一直流电压;一第一稳压电路,与该整流滤波电路电耦接以取得该直流电压,并根据一第一控制讯号,将该直流电压转换成一第一电压并输出,其中该第一电压的准位不同于该直流电压;一第一回授电路,与该第一稳压电路电耦接,以侦测该第一电压并产生一第一回授讯号;及一第一稳压控制电路,与该第一回授电路电耦接,以接收该第一回授讯号,并根据该第一回授讯号产生该第一控制讯号给该第一稳压电路。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该多输出交换式电源转换器,还包括:一第二稳压电路,与该第一稳压电路电耦接,以取得该第一电压,并根据一第二控制讯号,将该第一电压转换成一第二电压并输出,其中该第二电压的准位不同于该第一电压及该直流电压;一第二回授电路,与该第二稳压电路电耦接,以侦测该第二电压并产生一第二回授讯号;及一第二稳压控制电路,与该第二回授电路电耦接,以接收该第二回授讯号,并根据该第二回授讯号产生该第二控制讯号给该第二稳压电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光宝电子(广州)有限公司;光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光宝电子(广州)有限公司;光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6832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