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多光谱成像技术的虾贝类去壳水产品辐照剂量的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466004.3 | 申请日: | 2015-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908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21 |
发明(设计)人: | 郑磊;刘长虹;熊传武;颜玲;刘伟;杨剑波;林茂先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27 | 分类号: | G01N21/27 |
代理公司: | 安徽汇朴律师事务所 34116 | 代理人: | 汪蕙 |
地址: | 230009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光谱 成像 技术 贝类 去壳 水产品 辐照 剂量 检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农产品质量与安全的分析方法,尤其涉及的是一种测定虾贝类去壳水产品辐照剂量的技术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基于多光谱成像技术的虾贝类去壳水产品辐照剂量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辐照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食品行业,其主要目的是灭菌、杀虫和抑制植物发芽。由于辐照处理后可降低产品产后损耗、延长产品货架寿命等方面的优势,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认可。一些国际权威机构以及各国相关部门都对食品辐照制定标准,且要求对辐照食品明确标识。然而,目前国内有很多经过辐照处理的水产品未明确标明,并且有部分企业一味的追求利益随意加大辐照剂量,不仅会破坏产品的营养成分,而且可能会影响食用安全性;同时国际上也把辐照技术作为国际贸易壁垒的重要手段。这些问题未能有效的解决,其凸显出当下缺乏简单、系统、可行的产品辐照剂量检测方法,严重影响了辐照食品的国际贸易。
目前辐照剂量常用的一些有效检测方法和手段,主要为热释光分析法、电子自旋共振光谱检测法(ESR)、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质联用法(GC-MS和LC-MS)、DNA裂解产物检测法、激光成像检测法等。但是上述方法耗时,操作复杂,并且不适用于在线快速无损检测。因而,在检测虾贝类去壳水产品辐照剂量的检测中,迫切需要一种快速、准确、简便的方法。而多光谱成像技术具有量化、无损、实时监控的特点,非常适合水产品辐照剂量的快速检测。国内外还未见有关应用多光谱成像技术快速检测虾贝类去壳水产品辐照剂量的相关文章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基于多光谱成像技术的虾贝类去壳水产品辐照剂量的检测方法,为虾贝类去壳水产品的辐照剂量测定提供了一种快速无损检测的方法,其结果准确。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1)、原料的选取与预处理
取同一批次的虾贝类去壳水产品,进行不同剂量的辐照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样品的一部分作为校正集,另一部分作为预测集;
(2)、获取光谱图像:利用多光谱成像系统对所有样品进行扫描获的光谱图信息,其扫描光谱范围为400‐1000nm;
(3)、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虾贝类去壳水产品辐照剂量定量分析模型;
具体为:
1)设定校正集样品辐照剂量值为建模实际值;
2)校正集样品的光谱波长与其实际值经过数据分析,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模型;
3)根据建立的模型,对预测集样品的辐照剂量值进行预测,光谱预测得到样品的辐照剂量值,并分析其与虾贝类去壳水产品辐照剂量实际值的差异,选取预测精度达到要求的虾贝类去壳水产品辐照剂量的模型,利用此模型能够实现对虾贝类去壳水产品辐照剂量快速无损检测。
所述步骤(1)中样品分别经过不同强度辐照电子束辐照。
所述步骤(2)中,利用Videometer Lab多光谱成像系统对所有样品进行多光谱扫描,具体为:先利用定标板对多光谱成像系统进行校准,再进行多光谱扫描。
所述步骤2)中,采用偏最小二乘法,通过计算机建立模型。
所述的检测方法可以用于设计、建立一套光谱无损快速检测虾贝类去壳水产品辐照剂量的自动检测和分析装置,并能在此基础上将该装置应用扩展到虾贝类去壳水产品质量安全的分析装置。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多光谱成像技术的虾贝类去壳水产品辐照剂量的检测方法,该方法是基于多光谱成像技术的虾贝类去壳水产品辐照剂量快速检测方法,为测定虾贝类去壳水产品辐照剂量提供了一种快速、无损、准确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不同辐照剂量处理去皮虾在波长范围为400‐1000nm的平均反射光谱图;
图2为校正集样品实际值和预测值的关系散点图;
图3为预测集样品实际值和预测值的关系散点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多光谱成像技术的虾贝类去壳水产品辐射剂量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原料的选取与预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工业大学,未经合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6600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