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热响应的桩基桩长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64419.7 | 申请日: | 2015-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40750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1-30 |
发明(设计)人: | 周杨;孔纲强;孙学谨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33/00 | 分类号: | E02D33/00;E02D27/12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刘艳艳;董建林 |
地址: | 210098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响应 桩基 检测 方法 | ||
1.一种基于热响应的桩基桩长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定位:根据桩基施工设计情况确定被测试桩的具体位置,并由被测试桩位置确定各钻孔的位置,进行定位;
(2)钻孔:在上部结构适合钻孔情况下,将上部结构平整干净后,将钻机对准钻孔位置进行钻孔操作,开始钻进时适当控制速度,使成孔圆顺,防止坍塌,并采用泥浆护壁,从上部结构钻孔直至设计深度;完成钻孔的施工;钻孔包括一个热源孔和两个测温孔;
(3)装置安放:在钻孔完成后,首先将传热管绑扎在钢筋上,插入被测试桩一侧的热源孔,传热管与上部的集水器及泵机相连接;在两个测温孔中沿被测试桩深度方向等间距放入测温探头,测温探头由线与信息采集系统相连;
(4)测试前检测:先在传热管中通液体检测其完整性,并采集测温探头的温度信息判断各测温探头是否正常工作;
(5)测试工作:在检测工作完成后,停止通液体12小时以上,让复合地基温度恢复正常;然后测试,传热管中通传热液体并循环,测温探头采集不同深度的温度信息,分析测温孔温度发生变化的大致区域;然后调整测温探头在区域的间距,使之更加密集,与另一测温孔对比根据温度发生变化点可以得到桩底位置及可得知被测试桩桩长;
(6)重复测试工作:重复步骤(5)工作,排除偶然操作误差,确定桩长;
(7)测试工作完成后,回填各钻孔,恢复原上部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热响应的桩基桩长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被测试桩,为现浇混凝土灌注桩或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热响应的桩基桩长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钻孔包括一个热源孔和第一测温孔、第二测温孔,热源孔和第一测温孔分别位于被测试桩的两侧且三者中心位于同一直线,第二测温孔与热源孔之间的连线垂直于热源孔与第一测温孔连线,第一测温孔、第二测温孔距热源孔间距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热响应的桩基桩长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钻孔直径为100~200mm,深度比被测试桩长度大2~3m,热源孔距离被测试桩侧面200~300mm,第一测温孔距被测试桩另一侧面200~30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热响应的桩基桩长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管,外径为20~40mm,壁厚为5~8mm,传热管埋入热源孔形式为U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热响应的桩基桩长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液体为水或油,传热液体的流速为0.5~2m/s。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热响应的桩基桩长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温探头沿被测试桩深度方向布置,在被测试桩上段和中部间隔200~500mm等间距布置,在被测试桩接近底段区域间隔50~100mm等间距布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热响应的桩基桩长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筋为两根,钢筋直径为10~2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未经河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64419.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