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从空气中提取富氧和富氮气体的系统与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64378.1 | 申请日: | 2015-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3608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01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波;马晓迅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B13/02 | 分类号: | C01B13/02;C01B21/04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61200 | 代理人: | 安彦彦 |
地址: | 710069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气 提取 氮气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能源化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从空气中提取富氧和富氮气体的系统与方法。
背景技术
富氧气氛可以改进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的燃烧工况、提高燃烧效率,同时还能够降低燃料的消耗,起到节能减排的有益效果。相对于传统的燃烧工艺,富氧助燃技术具有比较显著的优势:①可以提高火焰温度,增加热量利用率;②可加快燃烧速度,有利于实现充分、完全的燃烧;③可降低燃料的燃点温度;④可减少燃烧后的排气量;⑤可降低空气过剩系数。因此,它在燃煤发电、内燃机、炼钢、工业锅炉等行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现有的富氧方式主要有三种:增压增氧方式、制氧机制氧方式和化学制氧方式。
(1)增压增氧方式主要用在飞机上,通过增加机舱内的压力,使空气密度增加,从而增加空气中氧的绝对质量(空气中含氧量的比例是一定的,约为21%),达到增加氧的目的。
(2)制氧机制氧方式已广泛用在各个领域,主要分为三大类:①利用空气为原料,基于空气中主要气体成分沸点的差异性,通过深度冷凝后再蒸发的物理方法,把氧气从空气里分离出来。这种方法可制得较高纯度的氧气,但是成本较高。②膜分离制氧法,这是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制氧方法,属于常压(或低压)的制氧方法。它是以高分子选择性气体分离膜为载体,对空气进行分离的一种技术。其基本原理主要是扩散和溶解,通常在分离膜两侧制造压力差,将空气供应到分离膜的高压侧,其中的氧气和氮气会溶解到分离膜表面,在分离膜内的压力差和浓度差提供的驱动力作用下,在分离膜内进行扩散运动,最后从分离膜的低压侧析出。由于氧气分子比氮气分子扩散速率大,所以析出的气体中氧气浓度较高。③变压吸附制氧法,它将空气通过分子筛,利用氧和氮分子的直径差异来分离氧和氮以制备富氧气体的方法。
(3)化学制氧法是利用含氧化合物(如氯酸钾)为原料,通过与催化剂的反应,制出氧气。通常产生的气量较小、成本较高,不适宜工业应用。
由于低温深冷制氧法和变压吸附制氧法常常局限于固定设备的制氧与富氧助燃,投资成本巨大,且不适合移动设备的富氧,例如工业窑炉等方面。膜分离法虽可用于移动设备的富氧助燃(如汽车和船舶等),但是其投资较大,维修及操作费用较高,大规模应用的较少。因此,开发新型的富氧制备技术成为相关行业领域面临的新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从空气中提取富氧和富氮气体的系统与方法,其有机结合了富氧助燃技术的发展需求,可适应大、中、小规模使用的适用性,具有设备与装置选择范围大、实用性强、便于工业化应用等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从空气中提取富氧和富氮气体的系统,包括臭氧制备系统、臭氧吸收系统、氧气释放系统和离子沉降单元四个工艺单元;
其中,臭氧制备系统上设置有空气入口,臭氧制备系统的出口与臭氧吸收系统的原料入口连接;臭氧吸收系统上设置有净化水入口、富氮气体出口和含臭氧水出口,臭氧吸收系统上的含臭氧水出口与氧气释放系统相连接;氧气释放系统上设置有富氧气体出口和含离子水出口,氧气释放系统上的含离子水出口与离子沉降单元相连接。
所述离子沉降单元上设置有净化水出口,且净化水出口与臭氧吸收系统相连接;在连接离子沉降单元与臭氧吸收系统二者之间的净化水管路上设置有补充净化水的支路。
所述氧气释放系统包括封闭的水箱或水池,水箱或水池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的设置位置在水平方向上高于出水口的位置,水箱或水池内部被隔板分隔成若干呈“N”字型相连通的径流室,除了进水口和出水口所处的两个径流室外,其余各径流室之间的隔板上部且高于水箱或水池内水溶液上液面的位置上均设置有气体通道;出水口所在的径流室顶部设置有尾气排出口,与进水口所在径流室紧邻的径流室中设置有与金属离子溶液添加装置相连通的管道;其中,进水口与臭氧吸收系统相连,出水口与离子沉降单元相连。
所述臭氧制备系统包括低压式臭氧制备系统、中压式臭氧制备系统以及高压式臭氧制备系统;
所述低压式臭氧制备系统包括第一过滤器、吹风机、制冷剂干燥器、干燥剂干燥器、第二过滤器和臭氧发生器;空气依次经过第一过滤器、吹风机加压和制冷剂干燥器的预处理后,分成两个并行的支路,每个支路上均设置一个干燥剂干燥器,经过两个干燥剂干燥器之后,再次合并成一股气体,依次进入第二过滤器和臭氧发生器,臭氧发生器与臭氧吸收系统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大学,未经西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6437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