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无定型结构二硫化钴微米球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63799.2 | 申请日: | 2015-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84425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1-30 |
发明(设计)人: | 王海;苏健;李字华;孙壮志;邱陈伟;王林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G51/00 | 分类号: | C01G51/00;H01M4/5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41004 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定型 结构 硫化 微米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材料化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无定型结构二硫化钴微米球的制备方法,该材料能作为锂离子电池电极负极材料。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由于其开路电压高,能量密度大以及优异的循环稳定性等优点而逐渐受到工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近几年来,锂离子电池广泛应用在混合动力汽车,纯动力汽车及大量的便携式电池产品。
负极材料是决定锂离子电池综合性能发挥的一个关键因素。目前商业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均为石墨材料,然后由于石墨容量低(370毫安时/克),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当前高容量电极材料的要求。因此,开发新型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和重要方向。
二硫化钴理论容量高达870毫安时/克,是一种非常有希望的储锂材料。然而二硫化钴在充放电过程中经常出现电极材料粉化以及充放电过程中产生的多硫化锂的溶解等问题,而使得二硫化钴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还达不到实际需要。
研究表明,电极材料无定型化,是提高电极材料循环稳定性的有效方法之一。因为无定型的电极材料会有少的晶界,这使得锂离子和电子传输更为有顺畅,因此可以通过合成无定型二硫化钴来有效减小电极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锂离子和电子的传输,从而提高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目前制备二硫化钴主要都是结晶相,而无定型的二硫化钴的合成及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几乎没有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具有无定型结构的二硫化钴微米球及其制备方法,其合成工艺简单,成本低。无定型结构的二硫化钴微米球具有优良的电化学性能。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无定型结构的二硫化钴微米球,其球直径为8-10微米。
二硫化钴微米球制备方法具体步骤为:
(1)将0.1-0.5克分析纯硝酸钴加入到15-30毫升去离子中,搅拌10-30分钟使其溶解。
(2)在步骤(1)所得溶液中,加入0.5-2.5克分析纯三聚氰胺,在水浴条件下搅拌10-30分钟。
(3)将步骤(2)所得溶液放入100毫升温度为160-180℃反应釜中水热反应14-24小时,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取出反应釜。
(4)将步骤(3)所得产物离心过滤,用无水乙醇洗涤3-6次,在70℃烘箱中干燥10-24小时,得到红棕色粉末前驱体。
(5)将步骤(4)所得红棕色粉末前驱体加入到0.1-0.5克分析纯硫代乙酰胺的10-20毫升去离子水溶液中,搅拌1-3小时。
(6)将步骤(5)所得悬浮液放入100毫升温度为160-180℃反应釜中水热反应14-24小时,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取出反应釜。
(7)将步骤(6)所得产物离心过滤,用无水乙醇洗涤3-6次,在70℃烘箱中干燥10-24小时,即得到具有无定型结构、直径为8-10微米的二硫化钴黑色粉末。
所述的具有无定型结构的二硫化钴能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应用。
本发明由于制备出其独特的无定型结构的二硫化钴微米球,一方面其无定型结构有利于锂离子扩散和电子传输;另一方面,其介孔结构也可以缓冲锂离子电池在高速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急剧膨胀,从而有效提高了锂离子电池的循环稳定性。该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时,在500毫安/克电流密度下,其首次放电比容量可以达到656毫安时/克,100次循环后为232毫安时/克。该结果表明该无定型结构的二硫化钴微米球具有优异的循环稳定性,是有希望的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的潜在应用材料。
另外,具有无定型结构的二硫化钴微米球通过两步水热合成,为今后探索合成无定型结构电极材料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新的思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具有无定型结构的二硫化钴微米球的X-射线衍射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具有无定型结构的二硫化钴微米球的的场发射扫描电镜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具有无定型结构的二硫化钴微米球在500毫安/克的电流密度下的循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的内容,但本发明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具有无定型结构的二硫化钴微米球的制备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
(1)将0.1克分析纯硝酸钴加入到15毫升去离子中,搅拌10分钟使其溶解。
(2)在步骤(1)所得溶液中,加入0.5克分析纯三聚氰胺,在80℃水浴条件下搅拌10分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理工大学,未经桂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6379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