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加热炉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463582.1 | 申请日: | 2015-07-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39874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0 |
| 发明(设计)人: | 蔡建光;冯永生;韩艳萍;张伟乾;王海涛;厉亚宁;翁磊;孙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10G9/20 | 分类号: | C10G9/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创毕升专利事务所11218 | 代理人: | 刘明华 |
| 地址: | 10010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加热炉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炼制与化工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加热炉。
背景技术
为了满足国内对成品油日益剧增的需求,并适应集约化管理,炼油装置的处理量急剧增加,例如常减压装置,其处理量已从上世纪80年代的100万吨/年增加到本世纪的1500万吨/年。与此同时,装置大型化要求其加热炉随之大型化,以适应工艺生产的需求。
目前,装置处理量增加后,在很多工况下,加热炉大型化一般采用个体加热炉的叠加来实现,即多台相同的加热炉并联。但是,通过此种方式改进的加热炉,具有炉膛空旷、体积热强度低、占地面积大、工程量多、逻辑控制点繁杂和操作维护成本高等缺点。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热炉,炉膛空间利用率高,实现加热炉大型化的同时减少了加热炉的占地面积,提高了炉膛体积热强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加热炉,包括:炉体,该炉体的下部具有辐射室;多个中间隔墙,其设置在辐射室内部,该多个中间隔墙将辐射室分隔成多个分辐射区;多组底烧燃烧器,其分别设置在炉体的底部,每组底烧燃烧器对应设置在辐射室的分辐射区内;以及多组辐射盘管单元,其分别设置在辐射室的分辐射区的周围。
优选地,多个中间隔墙在辐射室内部呈横向和/或纵向设置。
优选地,辐射盘管单元设置在辐射室的内壁和中间隔墙的外壁上。
优选地,辐射盘管单元由炉管纵向环绕形成,该纵向环绕的炉管布满辐射室的内壁和中间隔墙的外壁。
优选地,辐射盘管单元由单排管构成。
优选地,炉管的上部悬吊在辐射室的顶面或炉管的下部固定在炉体的底面。
优选地,每组底烧燃烧器包括1至16台燃烧器。
优选地,该加热炉还包括对流室,对流室设置在辐射室上方,对流室与辐射室通过烟道连通。
优选地,对流室的顶部设有烟囱或者烟道。
优选地,一部分炉管布置在辐射室的侧墙,该布置在侧墙部分的炉管在辐射室的侧墙上部壁板处通过支撑件而进行侧面支撑悬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在辐射室内设置多个中间隔墙,将辐射室分隔成多个独立的辐射区域,每个区域配置辐射盘管单元和其内部的底烧燃烧器构成的独立传热单元,充分利用炉膛空间,实现加热炉大型化的同时减少了加热炉的占地面积,提高了炉膛体积热强度,提高了每个辐射区域内部的燃烧器的操作性能及加热炉内烟气传热的均匀性,提高炉管利用率和辐射室传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加热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加热炉中辐射室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加热炉中单个辐射盘管单元的示意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1-炉体,11-辐射室,12-对流室,2-底烧燃烧器,3-中间隔墙,4-辐射盘管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加热炉,包括炉体1、多个中间隔墙3、多组底烧燃烧器2和多组辐射盘管单元4。其中炉体1的下部具有辐射室11,多个中间隔墙3设置在辐射室11内部,该多个中间隔墙3将辐射室11分隔成多个分辐射区(参见图2)。另外,多组底烧燃烧器2分别设置在炉体1的底部,每组底烧燃烧器2对应设置在辐射室11的分辐射区内(参见图2),多组辐射盘管单元4分别设置在辐射室11的分辐射区的周围。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多个中间隔墙3在辐射室11的内部呈横向和/或纵向设置。也即中间隔墙3在横向上排列,也可以纵向排列,或者横纵交叉排列,将整个辐射室11分隔成若干方形的区域,每个区域变成一个独立的辐射空间,每个独立的辐射空间内布置相同的底烧燃烧器2和辐射盘管单元4,充分利用炉膛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6358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