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喉头送话器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460456.0 | 申请日: | 2015-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474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16 |
发明(设计)人: | 王军;周尹梅;叶建南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F5/00 | 分类号: | A61F5/00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马荣 |
地址: | 241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喉头 送话器 装置 及其 使用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送话器技术领域,涉及改进后的喉头送话器的使用方法及其整体装置,具体一种涉及喉头送话器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后天生病或错服药物等原因导致喉咙嘶哑甚至发音困难,造成不想说话或者不能说话的病例经常出现,所以为了减轻发音的困难度,继续保持生活的正常性,喉头送话器依然有很大应用范围。喉头送话器曾在战争飞行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方便了飞行员之间的交流,降低了噪声的干扰,在现代生活中依然可以根据发音时喉头肌肉起伏震动原理给发音困难者提供技术需要。
炭粒式喉头送话器是利用炭砂受阻变压特性制成的一种有源声电换能组件,已有多年历史,多年使用表明,该送话器组灵敏度高、带负载能力强,但频响差、固有噪声大、动态范围小、非线性畸变大、环境适应性差、使用寿命短及稳定性差。虽然已经使用压电式送话器代替了传统的炭粒式送话器,但是压电式陶瓷中使用的压电陶瓷片容易受力疲劳,且一旦工作,易发热升温,使佩戴者具有灼伤感,降低了使用舒适性。
发明内容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涉及喉头送话器装置及其使用方法,通过改进传感器,结合控制器和现代通讯协议,建立语音数据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传感器工作易发热,噪声干扰大的问题,具有温度稳定性好,发热小、数据库的完善能够大大减小控制器发音错误的现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喉头送话器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感应部,感应部贴触于喉结设置,内设有电容式传感器记录喉结运动施加给传感器的力并发送受力信号出去;手持部,无线连接感应部,手持部中设有控制器和语音单元,语音单元连接控制器根据感应部的检测信号发出声音,为感应部提供无线充电。
上述装置中,所述感应部包括检测喉结运动施力矢量信号的传感器单元和发射信号的无线信号发射单元,无线信号发射单元连接传感器单元,电容式传感器是测量计算三维力的电容式三维力传感器位于传感器单元内。所述电容式三维力传感器包括控制单元、与控制单元分别连接的X方向差动电容单元组合和Y方向差动电容单元组合,所述X方向差动电容单元组合通过电容值相减计算X方向的切向力且消除Y方向切向力影响,所述Y方向差动电容单元组合通过电容值相减计算Y方向的切向力且消除X方向切向力影响,所述X方向差动电容单元组合和Y方向差动电容单元组合的电容值求和计算电容传感器的法向力且消除切向力影响。所述X方向差动电容单元组合和Y方向差动电容单元组合均包括两个以上相互形成差动的电容单元模块,所述电容单元模块是由两个以上的条状电容单元组成的梳齿状结构,每个条状电容单元包括上极板的驱动电极和下极板的感应电极。所述每个条状电容单元的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宽度相同,驱动电极的长度大于感应电极长度,驱动电极长度两端分别预留左差位δ左和右差位δ右,b0驱=b0感+δ右+δ左,其中,b0驱为条状电容单元的驱动电极长度,b0感为条状电容单元的感应电极长度,所述差位δ左=δ右,且其中d0为弹性介质厚度,G为弹性介质的抗剪模量,τmax为最大应力值。所述两组相互形成差动的电容单元模块的条状电容单元的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沿宽度方向设有初始错位偏移,错位偏移大小相同、方向相反。所述手持部还包括存放语音源数据的数据库和用于练习佩戴者发音的练习单元,数据库和练习单元连接在控制器上。所述手持部和感应部安装相同的通讯协议,手持部有多个均安装了相同的通讯协议即可和感应部无线通信连接。
一种喉头送话器装置的使用方法,所述方法步骤包括:步骤一、感应部贴触于喉结放置,初次使用选择有操作输入功能的手持部;步骤二、佩戴者发音,感应部中的传感器检测受力大小矢量信号发射到控制器;步骤三、控制器接收到感应部的信号,将信号处理成处理计算得到受力矢量和传感器的位移矢量组成佩戴者所发音的语音坐标;步骤四、重复步骤二和三,佩戴者根据语音库发音练习完后,传感器记录下音节及其坐标存入坐标库中方便调用;步骤五、练习完成后,日常使用中,佩戴者发音喉结运动时,感应部测得受力矢量,控制器测得语音目标,调取数据库信息对比得出最终语音信息,同时发出语音信息。
上述方法中,所述手持部有多个,安装和感应部相同的通讯协议后,将数据库拷贝进入,可通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工程大学,未经安徽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6045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