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软包锂电池抽空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460327.1 | 申请日: | 2015-07-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5244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7 |
| 发明(设计)人: | 董峰;沈利江;任基峰;徐奕鑫;徐炜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万向一二三股份公司;万向集团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10/058 | 分类号: | H01M10/058 |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 地址: | 311215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电池 抽空 装置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软包锂电池抽空装置及其使用方法,目的在于解决现有软包锂电池抽真空时间长、在抽真空和保压过程中电解液溢出的问题。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软包锂电池抽空装置,包括真空腔和真空管道,所述真空腔内设有真空吸附口,所述真空管道与真空吸附口连通,所述真空腔内设有组合式吸盘,所述组合式吸盘包括固定吸盘和可伸缩的驱动吸盘,所述固定吸盘固定在真空腔内壁上,所述驱动吸盘与固定吸盘相对设置,并与真空腔内真空吸附口连接,所述驱动吸盘内设有可伸缩的刺刀。本发明通过组合式吸盘,对软包锂电池分两次抽真空,降低了抽真空时间,减少了电解液的溢出,同时还避免了因负压气化的电解液对电池表面被污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电池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软包锂电池抽空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软包锂电池是在原有钢壳、铝壳、塑壳电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第三代动力锂电池,以其更轻、更薄、循环寿命长、安全性能好、能量密度高、放电平台稳定、功率性能出色、环保无污染等优势,广泛应用于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电动汽车、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电子设备和器件中。
在软包锂电池的生产过程中,注液完成后,需要对锂电池进行抽真空处理,通过真空负压将电池内的气体排出,保证极片和隔膜之间通过电解液的浸润而紧密接触。如果电池内部存在气泡,不仅影响电池的外观,还会造成析锂,导致电池性能下降,甚至产生安全隐患。现有锂电池抽真空的方法是将电池放入密闭的腔体内,通过刺刀将电池铝塑膜的气囊部分刺穿,利用真空泵使腔体维持一定的真空度,从而将电池内的气体排出。该方法需要将整个腔体内的气压抽至工艺要求的气压,需要较长的抽真空时间,对于大尺寸电池,腔体体积更大,抽真空时间会更久,造成生产效率下降。另外,在抽真空和保压过程中,需要通过整个腔体内压强的下降,来保证电池内气体的排出,期间会造成大量电解液溢出,从而污染产品和设备。
中国专利公布号CN102903884A,公开了一种锂电池注液及化成抽真空一体化装置,该装置主要由双排注液和抽真空管路、双开活塞、导管和程控部分构成,双开活塞有4~8只,并联在相互独立的注液管路和抽真空管路上。该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简化了工序,降低了能耗,但是该发明真空管路较长,导致抽真空时间长,从而影响了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主要是针对现有软包锂电池抽真空时间长、在抽真空和保压过程中电解液溢出的问题,提供一种软包锂电池抽空装置,该装置在真空腔内设有组合式吸盘,通过组合式吸盘,对软包锂电池分两次抽真空,减少了抽真空时间,同时还减少了电解液因负压造成的溢出。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软包锂电池抽空装置的使用方法。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软包锂电池抽空装置,包括真空腔和真空管道,所述真空腔内设有真空吸附口,所述真空管道与真空吸附口连通,所述真空腔内设有组合式吸盘,所述组合式吸盘包括固定吸盘和可伸缩的驱动吸盘,所述固定吸盘固定在真空腔内壁上,所述驱动吸盘与固定吸盘相对设置,并与真空腔内真空吸附口连接,所述驱动吸盘内设有可伸缩的刺刀。
本发明在真空腔内设置了组合式吸盘,采用组合式吸盘对软包锂电池分两次抽真空,首先将真空腔抽至一定的真空度,然后通过组合式吸盘固定电池气囊,驱动组合式吸盘内的刺刀刺穿电池气囊,对电池内部进行第一次排气,排气完成后,通过组合式吸盘单独对软包锂电池抽真空,并进行第二次排气。通过对软包锂电池分两次抽真空,降低了抽真空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另外通过组合式吸盘抽真空,降低了电解液的溢出,同时还可以将因负压而气化的电解液,通过吸盘直接排出,避免了电池表面被污染。
作为优选,所述组合式吸盘设有1~6个。组合式吸盘的个数会影响软包锂电池抽真空和排气的速度,作为最优选,设置3~5个。
一种软包锂电池抽真空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已注电解液的电池固定在真空腔内,密封真空腔,抽真空至真空度为-0.07~-0.09MP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万向一二三股份公司;万向集团公司,未经万向一二三股份公司;万向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6032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池包热管理系统
- 下一篇:一种改善锂电池极片界面的锂离子电池电解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