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干旱荒漠区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10459923.8 申请日: 2015-07-30
公开(公告)号: CN104982300B 公开(公告)日: 2018-03-13
发明(设计)人: 李得禄;刘世增;康才周;满多清;严子柱 申请(专利权)人: 甘肃省治沙研究所
主分类号: A01G23/00 分类号: A01G23/00
代理公司: 北京世誉鑫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68 代理人: 郭官厚
地址: 733000 甘肃省武*** 国省代码: 甘肃;6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干旱 荒漠 防护林 体系 建设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农田防护林建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干旱荒漠区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干旱荒漠区,农田防护林能够调节气温、增加空气湿度、降低风速、减少蒸发、改善农田小气候,减轻干热风对农作物的危害,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然而近年来以杨树为主体的防护林出现了种种弊端,如以杨树为主体的防护林树种单一,病虫危害严重,一旦发生天牛虫害,将会给杨树以毁灭性的打击;其次杨树胁地作用显著,蒸腾耗水量大,农林争水矛盾日渐突出;而且杨树防护林体系寿命短,无叶期长,充分发挥防护作用的时间短,在土壤质地较差区域,管理不当容易出现“小老头树”,防护体系极度退化,防护功效严重丧失。因此在干旱荒漠区要选择抗病虫害强、耗水量少、适应性强的树种作为杨树防护林的替代树种意义重大。

长期以来,在干旱荒漠区,人们热衷于以杨树作为农田防护林树种。20世纪90年代甘肃省就有杨树人工林14.21万hm2,而混交防护林,常绿树种防护林发展缓慢,数量较少。杨树防护林一旦建立,20年以后达到成熟林,此时进行改造不仅投入较大,而且改造后的防护林树龄过小,短期内不能发挥防护作用,因此对过熟林改造以及新营建防护林时要考虑“以松改杨,松杨结合,松松搭配”的措施进行防护林改造与营建,使防护林在持续、稳定发挥防护功能的同时,尽量减少对农作物的影响。

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 Litv.)具有喜光、耐旱、耐瘠薄、生长速度快等许多适宜于干旱荒漠区生长的优良特性,且寿命长,具有稳定而持久的防护功能。近年来先后在陕北、宁夏、甘肃、青海等沙地上引种成功。樟子松在干旱荒漠区采取适当的人工灌溉就能够正常生长,在干旱荒漠区表现出很强的适应性,因此樟子松必将成为干旱荒漠地区营造农田防护林的首选树种之一。沙地云杉是近年引种推广的优良防护林树种,在干旱荒漠区开展了育苗及造林试验和示范,造林成活率高,适应性强,也可以作为干旱荒漠区现有防护林树种的替代树种。在干旱荒漠区通过“以松改杨,松杨结合,松松搭配”农田防护林改造和营建,可以减轻以杨树为主体防护林产生的负面效应,延长防护时间,提高防护效能,带来可观的生态,经济效益。因此在干旱荒漠区,发展以樟子松等常绿树种为主体的防护林前景广阔,潜力巨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干旱荒漠区杨树防护林改造与以樟子松为主体防护林营建的方法。特别是以樟子松作为杨树过熟林改造替代树种改造现有农田防护林,以樟子松为代表的常绿树种与杨树搭配营建防护林以及樟子松与沙地云杉搭配建立防护林体系的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干旱荒漠区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甘肃省治沙研究所,未经甘肃省治沙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5992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