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移动车辆识别的路灯控制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457592.4 | 申请日: | 2015-07-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7274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9 | 
| 发明(设计)人: | 郑中华;胡淦;何志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睿思能源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5B37/02 | 分类号: | H05B37/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移动 车辆 识别 路灯 控制系统 | ||
1.基于移动车辆识别的路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路灯控制器、数字信号采集器、对射式光电激光管阵列以及电源模块;所述对射式光电激光管阵列通过数字信号采集器与路灯控制器连接;所述电源分别与对射式光电激光管阵列、数字信号采集器及路灯控制器连接供电;
所述对射式光电激光管阵列包括一个由至少2只垂直排列的对射式光电激光管构成的竖排和一个由至少2只横向排列的对射式光电激光管构成的横排;
所述对射式光电激光管阵列为L形阵列;
所述L形阵列由1个竖排和1个横排构成L形,所述竖排由至少2只垂直排列的对射式光电激光管构成,所述横排由至少2只横向排列的对射式光电激光管构成,所述L形阵列分别在道路两边相向设置;
采用所述L形阵列的路灯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判断竖排的对射式光电激光管所发出光束是否被遮盖;
(2)没有遮盖则继续步骤(1),反之,处于休眠模式的横排激光管进入工作状态;
(3)继续采集当前所有激光管的信号,当检测到竖排中有3个对射式光电激光管所发出光束同时被遮盖,可以判断是行人或车辆,此时开启路灯;如竖排中少于3个对射式光电激光管所发出光束同时被遮盖,则判断为落叶或其他临时障碍物,系统不进行任何操作;
(4)继续检测,记录横排中位于头端的对射式光电激光管所发出光束和位于未端的对射式光电激光管所发出光束被遮盖的间隔时间;
(5)利用上述横排中至少2个对射式光电激光管所发出光束被遮盖的时间间隔,可以计算出行人或车辆经过的速度,从而对当前路段的路灯开启时间进行控制;根据当前路灯所在路段距离/当前行人或车辆速度计算出路灯开启时间,并经适当延时后关闭路灯;继续重复步骤(1);
所述对射式光电激光管阵列为Y形阵列;
所述Y形阵列由2个高位竖排和一个低位竖排构成Y形;2个高位竖排和一个低位竖排均由至少2只垂直排列的对射式光电激光管构成,2个高位竖排分列在1个低位竖排的两侧,2个高位竖排中最低位置的对射式光电激光管与低位竖排中最高位置的对射式光电激光管平齐,所述Y形阵列分别在道路两边相向设置;
采用所述Y形阵列的路灯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6)判断低位竖排中对射式光电激光管所发出光束是否被遮盖;
(7)没有遮盖则继续步骤(1),反之,处于休眠模式的高位竖排激光管进入工作状态;
(8)继续采集当前所有激光管的信号,当检测到在预设最短时间内1个高位竖排中2个对射式光电激光管所发出光束和中间位置的低位竖排中2个对射式光电激光管所发出光束相继被遮盖,则可以判断是行人或车辆,此时开启路灯;反之则判断为落叶或其他临时障碍物,系统不进行任何操作;
(9)继续检测,记录排成横向至少2个对射式光电激光管所发出光束被遮盖的时间间隔;
(10)利用上述排成横向至少2个对射式光电激光管所发出光束被遮盖的时间间隔,可以计算出行人或车辆经过的速度,从而对当前路段的路灯开启时间进行控制;根据当前路灯所在路段距离/当前行人或车辆速度计算出路灯开启时间,并经适当延时后关闭路灯;继续重复步骤(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L形阵列为休眠式工作模式,由竖排产生开关信号触发横排工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Y形阵列为休眠式工作模式,由1个低位竖排产生开关信号并触发2个高位竖排工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包括太阳能电池板和蓄电池;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与蓄电池连接并对其充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盗模块;所述防盗模块包括报警触发电路、声光报警电路和独立电源;所述报警触发电路串联在电源与对射式光电激光管阵列的连接线路中,且报警触发电路与声光报警电路连接,防盗模块由独立电源供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睿思能源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安徽睿思能源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57592.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