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加工硬化型屈强比控制钢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457023.X | 申请日: | 2015-07-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1657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7 |
| 发明(设计)人: | 李荣璇;李昌吉 | 申请(专利权)人: | 韩国机械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C22C38/06 | 分类号: | C22C38/06;C21D6/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冠和权律师事务所11399 | 代理人: | 朱健 |
| 地址: | 韩国大田***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加工硬化 屈强 控制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屈强比控制钢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过对合金钢进行压延或拉丝而制造材料的步骤,所述合金钢包括碳(C)0.10~0.40重量%、锰(Mn)0.90~1.50重量%、硅(Si)0.50~2.50重量%、铝(Al)0重量%以上且0.060重量%以下,并且残余部分由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组成;
一次热处理步骤,其加热所述材料并以Ac1变态点和Ac3变态点为基准,在Ac1以上且Ac3以下的温度下维持一定时间;以及
二次热处理步骤,其以马氏体变态开始点(Ms)及马氏体变态结束点(Mf)为基准,将所述材料冷却至Mf以上且Ms以下的温度,并且在其温度下维持一定时间;
能够用作用于抗张强度60~140kgf/mm2级以上的冷间锻造的非调质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屈强比控制钢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却步骤通过空冷或水冷执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屈强比控制钢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能够用作用于抗张强度80kgf/mm2级的冷间锻造的非调质钢,并且包括碳(C)0.15重量%、锰(Mn)1.5重量%、硅(Si)1.5重量%、铝(Al)0.050重量%,并且残余部分由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屈强比控制钢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能够用作用于抗张强度100kgf/mm2级的冷间锻造的非调质钢,并且包括碳(C)0.22重量%、锰(Mn)1.5重量%、硅(Si)1.5重量%、铝(Al)0.050重量%,并且残余部分由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屈强比控制钢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能够用作用于抗张强度110kgf/mm2级的冷间锻造的非调质钢,并且包括碳(C)0.30重量%、锰(Mn)1.5重量%、硅(Si)1.5重量%、铝(Al)0.050重量%,并且残余部分由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组成。
6.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方法而制造的屈强比控制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屈强比控制钢,其特征在于,具有铁素体基板的网状组织。
8.一种冷间锻造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过对合金钢进行压延或拉丝而制造材料的步骤,所述合金钢包括碳(C)0.10~0.40重量%、锰(Mn)0.90~1.50重量%、硅(Si)0.50~2.50重量%、铝(Al)0重量%以上且0.060重量%以下,并且残余部分由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组成;
一次热处理步骤,其加热所述材料并以Ac1变态点和Ac3变态点为基准,在Ac1以上且Ac3以下的温度下维持一定时间;
二次热处理步骤,其以马氏体变态开始点(Ms)及马氏体变态结束点(Mf)为基准,将所述材料冷却至Mf以上且Ms以下的温度,并且在其温度下维持一定时间;以及
对所述材料进行冷间锻造的步骤。
9.一种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造方法而制造的冷间锻造部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冷间锻造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冷间锻造部件为螺栓、轴、棒或者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国机械研究院,未经韩国机械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57023.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大型高碳半钢材质离心辊环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一种发动机缸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