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移动终端的解锁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56439.X | 申请日: | 2015-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9570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5 |
发明(设计)人: | 李劲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21/31 | 分类号: | G06F21/31;G06F21/36 |
代理公司: | 深圳协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58 | 代理人: | 章小燕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高新区北环大道9018***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移动 终端 解锁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的解锁方法及装置,属于移动终端技术领域。移动终端包括触摸屏,装置包括: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用户在触摸屏的解锁指令;响应单元,用于响应接收单元接收的解锁指令,并在触摸屏上显示延时;判断单元,用于判断解锁指令和延时与预设的解锁密码是否一致;当判断单元判断解锁指令和延时与预设的解锁密码一致时,则解锁触摸屏。本发明通过解锁指令和延时对移动终端进行解锁,有效地降低了移动终端被解锁的概率,提高了用户信息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的解锁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手机等移动终端为越来越多的用户所拥有。移动终端设备进入互联网应用需求的增加,使移动终端的用户信息安全成为了不可忽略的方面。现有的触摸屏解锁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使用键盘输入字符密码解锁,二是使用九宫格图案解锁。然而,这两种常见的解锁方式均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对于字符密码解锁方式来说,要么密码过于简单,安全系数低,要么就是密码过于复杂,使用户难以记忆和输入不方便。对于九宫格解锁来说,虽然使用方便并且便于操作,但是容易让其他人通过偷看手势或者临摹触摸屏上的痕迹获得解锁密码,从而使用户信息安全失效。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的解锁方法及装置,避免上述情况的出现,提高用户体验和信息安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移动终端的解锁方法及装置,旨在解决移动终端的锁屏密码安全性不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解锁装置,移动终端包括触摸屏,所述装置包括: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用户在所述触摸屏的解锁指令;响应单元,用于响应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所述解锁指令,并在触摸屏上显示延时;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解锁指令和所述延时与预设的解锁密码是否一致;当所述判断单元判断所述解锁指令和所述延时与预设的解锁密码一致时,则解锁所述触摸屏。
优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设置单元,用于设置预设的解锁密码,包括触控密码、至少两次延时和所述触控密码与所述至少两次延时之间的顺序,所述触控密码包括但不限于手势轨迹、数字、字符之一或者其组合,所述延时包括但不限于在所述触摸屏特定区域上闪烁特定次数。
优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显示单元,用于在所述触摸屏上显示第一动态密码,所述第一动态密码包括但不限于动态手势、动态字符和动态延时之一或者其组合;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获取用户在所述触摸屏输入的第一动态解锁密码。
优选地,所述判断单元具体用于判断用户输入的所述解锁指令、所述触摸屏上显示的延时、第一动态解锁密码以及其三者之间的顺序与预设的解锁密码和所述触摸屏上显示的第一动态密码是否一致。
优选地,当所述判断单元判断所述解锁指令与所述预设的解锁密码不一致时,则所述触摸屏保持锁定状态;当所述判断单元判断所述解锁指令与所述预设的解锁密码一致,但所述第一动态解锁密码与所述触摸屏上显示的第一动态密码不一致时,则所述显示单元还用于在所述触摸屏上显示第二动态密码,所述第二动态密码包括但不限于动态手势、动态字符和动态延时之一或者其组合;相应地,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获取用户在所述触摸屏输入的第二动态解锁密码;所述判断单元还用于判断所述第二动态解锁密码与所述触摸屏上显示的所述第二动态密码是否一致;若所述判断单元判断所述第二动态解锁密码与所述触摸屏上显示的所述第二动态密码一致,则解锁所述触摸屏;若所述判断单元所述第二动态解锁密码与所述触摸屏上显示的所述第二动态密码不一致,则所述触摸屏保持锁定状态。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移动终端的解锁方法,移动终端包括触摸屏,所述方法包括:接收用户在所述触摸屏的解锁指令;响应所述解锁指令,并在触摸屏上显示延时;判断所述解锁指令和所述延时与预设的解锁密码是否一致;以及当所述解锁指令和所述延时与预设的解锁密码一致时,则解锁所述触摸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5643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成形机
- 下一篇:基于多重动态认证的身份识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