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纳米级饲料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455590.1 | 申请日: | 2015-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535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汪安国;刘文利;王尚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迅达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东派森药业有限公司;山东迅达康兽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K1/16 | 分类号: | A23K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苏雪雪 |
地址: | 250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纳米 饲料添加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饲料添加剂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纳米级饲料添加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维生素D3(VitaminD3)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不溶于水,对光、热、氧等敏感。维生素D3具有促进小肠对钙、磷等矿物质吸收的作用,使血浆钙和血浆磷的水平达到饱和程度;促进机体生长和骨骼钙化;通过肠壁增加磷的吸收,并通过肾小管增加钙磷的再吸收,减少钙从尿中的损失;促进钙结合蛋白的形成,并起主动转运钙磷的作用,保证骨骼正常钙化;维持血液中柠檬酸盐的正常水平;防止氨基酸通过肾脏损失等多种功能。但是维生素D3的吸收部位主要在畜禽的空肠与回肠,需要胆汁和脂肪帮助才能吸收。如果脂肪吸收受到干扰,如慢性肠炎、脂肪痢及胆道阻塞、肝脏疾病等都会影响维生素D3的吸收。吸收的维生素D3与乳糜微粒相结合,由淋巴系统运输,但也可与维生素D3运输蛋白(α-球蛋白部分)相结合在血浆中运输。
磷酸氢钙,白色单斜晶系结晶性粉末,无臭无味。易溶于稀盐酸、稀硝酸、醋酸等。由于磷酸氢钙的磷钙比与动物骨骼中磷钙比最为接近,并且能够全部溶于动物胃酸中,所以,饲料级磷酸氢钙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最好的饲料矿物添加剂之一。它具有加速畜禽生长发育,缩短育肥期,快速增重;提高畜禽的配种率及成活率,提高蛋禽的蛋壳质量,增强畜禽抗病耐寒能力,同时对畜禽的软骨症、佝偻病、白痢症、瘫疾症有防治作用。
目前市场上大多数维生素D3产品都是化学性质较为稳定的酯类衍生物产品,其中以维生素D3醋酸酯最为常见。维生素D3类产品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制药和畜牧养殖等行业,但由于维生素D3不溶于水,生物利用度较低,极大地限制了它的应用,特别是在畜牧养殖上的推广应用。目前,维生素D3已被制成预混剂、混悬剂等不同种类的产品,其中以维生素D3混悬剂应用最为广泛。而维生素D3混悬剂粒径过大且本身并不稳定,生物利用度很低,使用中还经常发生堵塞饮水器乳头的弊端,给畜牧临床应用造成了很大麻烦。而磷酸氢钙本身微溶于水,只能添加于饲料中使用,不仅消化吸收利用率低,而且劳动强度大,给畜牧临床应用造成诸多不便。而将两者结合起来并且做成纳米制剂,目前市场上还没有见到。
一般的,畜禽的软骨病、佝偻病和禽蛋壳质量低下如蛋壳破损、薄壳蛋、软壳蛋等都与畜禽的维生素D3和磷酸氢钙缺乏有关系,二者缺一不可,缺少其中的一种即可造成该病,所以,本发明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以便更好地防治该病。
现在,市场上常见的是磷酸氢钙和维生素D3的单独产品,极少见到两者的复合产品,即使有,也是简单的常见剂型,稳定性差,生物利用度很低,未见两者的复合纳米制剂。
纳米乳是由水、乳化剂、助乳化剂和油等自发形成、粒径在1~100nm的热力学稳定、各向同性的透明或半透明的均匀分散体系。纳米乳具有粘度低,可以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增强不稳定药物的稳定性的特点。药物纳米化后可以直接进入机体或病原微生物的细胞膜、不需要能量和载体的协助,生物利用度显著增高,另外,还具有一定的缓释和靶向作用,属于热力学稳定系统,已成为药物新剂型研究的热点之一。
由于目前维生素D3和磷酸氢钙存在上述一系列缺点不足,给临床应用带来了很大困难,因此研发采用一项新技术克服维生素D3和磷酸氢钙的上述缺点不足并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是该领域科研技术人员急待解决的新课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工艺简单、水溶性好、质量稳定、生物利用度高的纳米级饲料添加剂的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纳米级饲料添加剂,该纳米级饲料添加剂的组分包括维生素D3油3.5~6.5×106IU、磷酸氢钙0.25~0.45kg、PEG-60氢化蓖麻油7~13g、PEG-4003.5~13g、蒸馏水0.25~0.75kg。
一种纳米级饲料添加剂的制备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
(1)按质量比向容器中加入维生素D3油和PEG-60氢化蓖麻油及PEG-400,搅拌均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迅达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东派森药业有限公司;山东迅达康兽药有限公司,未经山东迅达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东派森药业有限公司;山东迅达康兽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5559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