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碳纤维线及其与金属线接头的处理、连接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455051.8 | 申请日: | 2015-07-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2054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9 |
| 发明(设计)人: | 吴俊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英昊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5B3/56 | 分类号: | H05B3/56;H05B3/10;H05B3/08 |
| 代理公司: | 济南千慧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37232 | 代理人: | 种道北 |
| 地址: | 25010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碳纤维 及其 金属线 接头 处理 连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纤维线及其与金属线接头的处理、连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碳纤维线作为发热体使用,可以制作任何加热产品,深受用户欢迎。使用时,碳纤维线需要与金属线连接来接通电路,在实践中,由于现有碳纤维线的第一耐高温保护层过薄,在一次旋切时99%的碳纤维线在旋切后剥皮时会将碳纤维丝的丝四周破坏及断掉,碳纤维丝有时破坏高于5%,电阻升高,极大的改变了产品的基本设计功率,造成了后期使用过程中无法控制功率及热量。另外,碳纤维丝与金属线接头通常直接采用金属端子完成连接,连接性能差,束状的碳纤维丝较细软,两种不同性质的细软线及硬质金属线很难全部的对应连接,连接不好,造成了虚接、高电阻、接点发热,温度过高,发生烧蚀现象,不仅性能受到影响,而且存在一定的危险因素。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碳纤维线及其与金属线接头的处理、连接方法,它结构合理,操作简单,避免了碳纤维线旋切去皮时对内部碳纤维丝的破坏,保证了产品的基本设计功率不变,后期使用过程中易于控制功率及热量,另外,碳纤维丝与金属线接头连接紧密牢固,性能可靠,接头温度无特殊升高,避免了因虚接而产生高温乃至烧蚀的现象,安全可靠,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碳纤维线,包括碳纤维丝,在碳纤维丝外侧设有第一耐高温保护层,在第一耐高温保护层外侧设有第二耐高温保护层,所述第一耐高温保护层的壁厚为2-3mm。
所述第一耐高温保护层和第二耐高温保护层均为硅胶层。
一种上述碳纤维线与金属线接头的处理、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注浆上浆:将稀释的导电金属浆从碳纤维线的一端直接注入碳纤维丝内;
(2)浆体固化:在80-100度加热环境中20-30分钟干燥定型;
(3)外皮处理:通过钳子将碳纤维线注浆一端的第一耐高温保护层和第二耐高温保护层旋切去除,露出内部的带有导电金属浆的碳纤维丝;
(4)接头连接:将电镀防氧化层的金属桶状接线端子套装在碳纤维丝及金属线接头上,随后用卡钳进行一次性压实;
(5)接头成型:在接头上直接绝缘,注塑成型。
所述步骤(1)中的导电金属浆为导电银浆。
所述步骤(1)中的导电金属浆先盛放在针管内,然后将针头插入碳纤维线一端的碳纤维丝内,推动针管的活塞杆将导电金属浆直接注入碳纤维丝内。
一种上述碳纤维线与金属线接头的处理、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外皮处理:通过钳子将碳纤维线一端的第一耐高温保护层和第二耐高温保护层旋切去除,露出内部的碳纤维丝;
(2)上浆:将稀释的导电金属浆涂抹或喷涂在碳纤维丝上;
(3)浆体固化:在80-100度加热环境中10-20分钟干燥定型,或在空气中自然固化30-50分钟;
(4)接头连接:将电镀防氧化层的金属桶状接线端子套装在碳纤维丝及金属线接头上,随后用卡钳进行一次性压实;
(5)接头成型:在接头上直接绝缘,注塑成型。
所述步骤(1)中的导电金属浆为导电银浆。
本发明采用上述方案,结构合理,操作简单,改变了现有碳纤维线的第一耐高温保护层过薄的情况,避免了碳纤维线旋切去皮时对内部碳纤维丝的破坏,保证了产品的基本设计功率不变,后期使用过程中易于控制功率及热量,另外,碳纤维丝与金属线接头连接紧密牢固,性能可靠,接头温度无特殊升高,避免了因虚接而产生高温乃至烧蚀的现象,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碳纤维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碳纤维丝,2、第一耐高温保护层,3、第二耐高温保护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阐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碳纤维线,包括碳纤维丝1,在碳纤维丝1外侧设有第一耐高温保护层2,在第一耐高温保护层2外侧设有第二耐高温保护层3,所述第一耐高温保护层2的壁厚为2-3mm,改变了现有碳纤维线的第一耐高温保护层过薄的情况,避免了碳纤维线旋切去皮时对内部碳纤维丝的破坏,保证了产品的基本设计功率不变,后期使用过程中易于控制功率及热量。
所述第一耐高温保护层2和第二耐高温保护层3均为硅胶层,可降低制造成本。
一种上述碳纤维线与金属线接头的处理、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英昊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山东英昊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5505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摩擦振动阻尼器
- 下一篇:提高胶囊内镜系统中监视实时性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