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接触性皮炎的外用搽剂在审
申请号: | 201510453500.5 | 申请日: | 2015-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312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1 |
发明(设计)人: | 耿绍南 | 申请(专利权)人: | 耿绍南 |
主分类号: | A61K36/898 | 分类号: | A61K36/898;A61P17/00;A61P17/04;A61K35/64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余成俊 |
地址: | 233200 安徽省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接触性皮炎 外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接触性皮炎的外用搽剂,属于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接触性皮炎是皮肤或黏膜单次或多次接触外源性物质后,在接触部位甚至以外的部位发生的炎症性反应,临床主要表现为轻症时局部呈红斑,淡红至鲜红色,稍有水肿,或有针尖大丘疹密集;目前,治疗接触性皮炎一般采用口服抗组胺类药物,如赛庚啶、咪唑斯丁等;其存在副作用大、治疗效果较差,治愈率底的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接触性皮炎的外用搽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治疗接触性皮炎的外用搽剂,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黄芪6-8、土荆皮3-5、生地黄6-10、丹皮10-12、白芷4-5、大青叶2-4、蝉蜕5-6、防风2-4、黄连6-8、紫花地丁2-4、半边莲10-12、山慈菇10-15、苍术5-7、白鲜皮2-4、节节草5-8、油柑叶4-5、夏枯草6-8、钩藤1-3、麻柳叶2-4、半枫荷根2-4、水松枝叶1-3。
治疗接触性皮炎的外用搽剂,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黄芪7、土荆皮4、生地黄8、丹皮11、白芷4.5、大青叶3、蝉蜕5.5、防风3、黄连7、紫花地丁3、半边莲11、山慈菇12、苍术6、白鲜皮3、节节草6、油柑叶4.5、夏枯草7、钩藤2、麻柳叶3、半枫荷根3、水松枝叶2。
用量及用法:按组成原料的重量份称取各原料,加入适量的纯净水,煎煮煮沸1-2小时,浓缩熬制至100-120ml,冷却后涂敷于患处,每日2-3次,一般3-5天即可治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中药诸药合用,共凑清热凉血、消肿止痒、消炎杀菌、凉血利湿的功效,本发明的药物安全无副作用,治疗效果非常显著,使用方便,治疗成本低,具有标本兼治的功效。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治疗接触性皮炎的外用搽剂,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g)为:黄芪7、土荆皮4、生地黄8、丹皮11、白芷4.5、大青叶3、蝉蜕5.5、防风3、黄连7、紫花地丁3、半边莲11、山慈菇12、苍术6、白鲜皮3、节节草6、油柑叶4.5、夏枯草7、钩藤2、麻柳叶3、半枫荷根3、水松枝叶2。
用量及用法:按组成原料的重量份称取各原料,加入适量的纯净水,煎煮煮沸1-2小时,浓缩熬制至100-120ml,冷却后涂敷于患处,每日2-3次,一般3-5天即可治愈。
典型病例:
病例1、陈某某,男,18岁,面部患接触性皮炎,面部皮肤局部呈红斑,淡红至鲜红色,伴有水肿,有针尖大丘疹密集,涂敷本发明的外用搽剂,每日2次,次日症状明显改善,继续涂敷三天后痊愈,未见复发。
病例2、妞某,女,43岁,有接触性皮炎史,近日复发,面部有红斑、有丘疹、水疱,伴有水肿;服用西药数日未见效,后涂敷本发明的外用搽剂,每日3次,两日后症状明显改善,后继续涂敷三日后后痊愈。
病例3:程某,男,12岁,患有接触性皮炎,接触花粉类时全身过敏,皮肤呈红斑,呈淡红色,伴有针尖大丘疹密集,涂敷本发明的外用搽剂,每日3次,连服涂敷一周,诸症全消,治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耿绍南,未经耿绍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5350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