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轻质电线用塑料在审
申请号: | 201510452831.7 | 申请日: | 2015-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876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21 |
发明(设计)人: | 徐春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新区华士达工程塑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7/06 | 分类号: | C08L27/06;C08K13/04;C08K7/28;C08K5/12;C08K3/02 |
代理公司: | 苏州广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4 | 代理人: | 张汉钦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线 塑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塑料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轻质电线用塑料。
背景技术
电线和电缆的市场需求大,行业的发展迅速,特别是我国的经济高速发展带动了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产业的升级,而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产业的升级对电线和电缆的需求大,使得我国的电线和电缆产量已跃居世界第一位。
为了应对恶劣的使用条件,电线的外部通常设置有保护套而对内部导体进行保护,普通的电缆保护套阻燃性差,结构强度低,抗拉能力弱。通常在塑料中添加玻璃纤维来增加强度,玻璃纤维的价格相对低廉,但是重量大,增加了电线的自重,增加了运输的成本和长跨度架设的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轻质电线用塑料,增加结构强度,并降低自重。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轻质电线用塑料,由聚氯乙烯树脂、阻燃剂、稳定剂、增塑剂和填充剂组成,所述填充剂为中空玻璃纤维,所述阻燃剂为红磷阻燃剂,所述稳定剂由有机锡稳定剂和紫外线吸收剂组成,所述轻质电线用塑料中各成分所占的重量份数分别为:聚氯乙烯树脂55~65份、阻燃剂5~10份、稳定剂1~3份、增塑剂10~15份和填充剂20~25份。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增塑剂为邻苯二甲酸二辛酯。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稳定剂中各成分所占的重量份数为:有机锡稳定剂0.5~1份和紫外线吸收剂0.5~2份。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轻质电线用塑料中各成分所占的重量份数分别为:聚氯乙烯树脂55份、阻燃剂5份、稳定剂1份、增塑剂10份和填充剂20份。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轻质电线用塑料中各成分所占的重量份数分别为:聚氯乙烯树脂65份、阻燃剂10份、稳定剂3份、增塑剂15份和填充剂25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指出的一种轻质电线用塑料,利用中空玻璃纤维来提高聚氯乙烯树脂的结构强度,而中空玻璃纤维重量轻,并不会大幅提高塑料的自重,制得的保护套对导体的保护性好,而且阻燃效果好,经久耐用,运输和架设成本低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包括:
一种轻质电线用塑料,由聚氯乙烯树脂、阻燃剂、稳定剂、增塑剂和填充剂组成,所述填充剂为中空玻璃纤维,所述阻燃剂为红磷阻燃剂,提升塑料的阻燃效果,所述稳定剂由有机锡稳定剂和紫外线吸收剂组成,所述轻质电线用塑料中各成分所占的重量份数分别为:聚氯乙烯树脂55~65份、阻燃剂5~10份、稳定剂1~3份、增塑剂10~15份和填充剂20~25份。
所述增塑剂为邻苯二甲酸二辛酯。本品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混合性能好,增塑效率高,挥发性较低,低温柔软性较好,耐水抽出,电气性能高,耐热性和耐候性良好。
实施例1:取聚氯乙烯树脂55kg、红磷阻燃剂5 kg、有机锡稳定剂0.5 kg、紫外线吸收剂0.5 kg、增塑剂10 kg和填充剂20 kg,搅拌混合均匀,然后导入造粒机,得到粒状的轻质电线用塑料。
实施例2:取聚氯乙烯树脂65kg、红磷阻燃剂10 kg、有机锡稳定剂1kg、紫外线吸收剂2 kg、增塑剂15 kg和填充剂25 kg,搅拌混合均匀,然后导入造粒机,得到粒状的轻质电线用塑料。
综上所述,本发明指出的一种轻质电线用塑料,特别采用了中空玻璃纤维进行结构的加强,提高了整体的结构强度,降低了自重,制得的电线保护套重量轻,阻燃性好,适用范围广泛。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新区华士达工程塑胶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新区华士达工程塑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5283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