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室内长方形循环水养殖池自动清污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447906.2 | 申请日: | 2015-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283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1 |
发明(设计)人: | 潘桂平;侯文杰;周文玉;刘本伟;周裕华;张年国;孙振中;毕浩;张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3/04 | 分类号: | A01K63/04 |
代理公司: | 上海顺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1203 | 代理人: | 陆林辉 |
地址: | 2004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室内 长方形 循环 养殖 自动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室内长方形水产养殖池沉积物去除方法。
背景技术
在室内循环水养殖池中,随着养殖时间延长,养殖池底部会积累大量残饵、粪便等有机沉积物。这些有机物长时间积累会产生大量的氨氮、亚硝基氮、硫化物等有害物质,破坏水质,对养殖生物的生长、存活产生不利影响。目前国内设计的循环水养殖系统,尤其是长方形钢筋混凝土结构养殖池,其底部清污方法多靠虹吸法或吸污泵全池吸污,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例如15m2养殖池,若使用虹吸法全池吸污,需要一个工人耗费约20~30分钟时间;若用吸污泵则需要200w吸污泵吸污近5分钟;全池吸污还浪费大量养殖用水,若吸污频率频繁则需定期加水以维持养殖池水量,进一步浪费了人力、物力。因此,如何提高养殖池自净和集污能力、节省劳动力、降低养殖系统排污能耗是室内集约化养殖池面临的重要问题,亟待解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发明一种适用于室内长方形循环水养殖池自动清污方法,通过改变循环水水流方向,利用水力将布满养殖池底的沉积物自动收集至排污管道口,以解决养殖池底部沉积物过多,需要人工吸污造成费时、费力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养殖池底向出水一侧倾斜,倾斜度不小于2%,在池底最低位安装排污管及阀门,在养殖池出水端距离池边50cm处安装一挡板;挡板的上边与养殖池等高,左右两边与养殖池壁契合固定,底部与池底留一缝隙;在养殖池内有养殖生物一侧,挡板下端和池底处安装一斜拦网,阻拦养殖生物,防止其卡在挡板下的缝隙内;养殖池后部建造锥形集污池,集污池底安装排污管及阀门;循环水系统开启后,循环水流经挡板下缝隙时,流径截面积减小,水流速度加快,快速的水流产生吸力,在养殖池底部形成潜流,养殖池底部的沉积物随潜流被吸入挡板后侧,进入挡板后侧的大型沉积物沉淀在排污口周边且通过排污阀门排出,小型沉积物随水流进入养殖池后的锥形集污池,在锥形集污池沉淀集中后,通过排污阀门排出养殖系统,完成养殖池的自动清污。
本发明采用挡板控制水流,达到利用水力完成自动清理长方形循环水养殖池沉积物的目的。本发明可降低养殖池内沉积物的积累,长期保持养殖池底部清洁,解决了养殖池底部全池吸污带来的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循环水系统平面示意图。
图2是循环水系统剖面示意图。
图3是池底、挡板、斜拦网示意图。
图4是斜拦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见附图)的结构和自动清污机理如下:采用挡板1、挡板1和池底间缝隙2、锥形集污池3、排污阀门4和5和斜拦网6组成,养殖池底向出水一侧倾斜,倾斜度不小于2%,在池底最低位安装排污管9及排污阀门4,在养殖池出水端距离池边50cm处安装一挡板1;挡板1的上边与养殖池等高,左右两边与养殖池壁契合固定,底部与池底留一缝隙2;在养殖池内有养殖生物一侧,挡板下端和池底处安装一斜拦网6,阻拦养殖生物,防止其卡在挡板1下的缝隙2内;养殖池后部建造锥形集污池3,集污池3底安装排污管10及阀门5;当循环水系统7开启后,循环水流经挡板1下缝隙2时,流径截面积减小,水流速度加快,快速的水流在养殖池底部产生吸力,在养殖池底部形成潜流8,养殖池底部的沉积物随潜流8被吸入挡板后,进入挡板后的大型沉积物集中沉淀在排污管9周边且通过开启排污阀门4排出,小型沉积物随水流进入锥形集污池3后沉淀集中在排污管10周边,通过开启排污阀门5排出养殖系统,完成养殖池的自动清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水产研究所,未经上海市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4790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携带垃圾袋的垃圾桶
- 下一篇:液硫储罐氮气密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