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暗原色先验的交通视频实时去雾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447336.7 | 申请日: | 2015-07-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4666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9 |
| 发明(设计)人: | 凌强;朱学俊;邓思斌;李博伦;李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6T5/00 | 分类号: | G06T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迪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1 | 代理人: | 成金玉;孟卜娟 |
| 地址: | 230026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去雾 交通视频 暗原色先验 对比度拉伸 降采样 透射率 交通监控系统 安全驾驶 实时处理 视觉效果 重大意义 视频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暗原色先验的交通视频实时去雾的方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对YUV数据直接降采样成RGB图像,计算出降采样后的大气光值和透射率;第二阶段是对原图YUV数据使用上一阶段得到的透射率直接重构成去雾后的YUV数据;第三阶段是对上一阶段去雾之后的YUV数据进行对比度拉伸。本发明对交通视频,能够到达较好的去雾效果,且对1080P的YUV视频,能够达到实时处理;对处理结果进行对比度拉伸,进一步改善视觉效果,对驾驶员的安全驾驶、交通监控系统等领域有重大意义,并且有着重要的商业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暗原色先验的交通视频实时去雾的方法,属于数字图像处理、智能交通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业生产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尤其近两年来,空气污染十分严重,据相关部门的统计,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和直辖市、省会城市及计划单列市共74个城市空气质量状况全年空气达标的天数不足四成。而空气污染主要是PM2.5超标引起的,使得整个环境笼罩严重的雾霾。这种雾霾污染一方面对人类的身体危害非常大,另一方面对交通影响也是不容小觑。在雾天天气下驾驶,能见度降低,驾驶员的视线受到影响,发生事故的几率大大提高,尤其在高速公路上,更是容易发生严重的连环交通事故。如果存在一个嵌入式监控系统,可以实时的把高清头采集的有雾图像进行去雾处理,将去雾之后的图像数据输送到显示模块,一方面可以辅助驾驶员观察到周围清晰的交通情况,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对交管部门分析交通监控视频情况也很有帮助。
现有的图像去雾处理方法有很多,总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基于图像增强的方法和基于物理模型的方法。
第一类是基于图像增强的方法,这类方法是对被降质的图像进行增强,改善图像的质量。文章【1】提出了全局的直方图均衡化的增强方法,该方法较简单,但是处理效果不理想,可能会造成图像部分信息的损失,以致图像失真.。文章【2】中提出了局部的直方图均衡化,有不错的处理效果,但是会造成严重的块效应。文章【3】中使用同态滤波抑制图像中的低频部分,增强高频部分,以此来达到视觉上的去雾效果。但是该方法效果有限,并且对细节部分不能很好的处理。
第二类是基于物理模型的方法,这种方法通过研究大气悬浮颗粒对光的散射作用,建立大气散射模型,了解图像退化的物理机理,并反演复原出无雾图像。文章【4】通过对大量无雾图像统计特征观察,发现了被命名为暗原色先验的先验规律。该方法在处理效果上有非常好的表现,开辟了图像去雾的一个新领域。但是文中采用软抠图来细化透射率图,复杂度非常高,后来文章作者又使用导向滤波代替软抠图的方式,去雾效果相当,处理速度却提高100倍左右。但是即使使用导向滤波针对高清视频进行去雾,想要实现实时处理,还有很大的差距。文章【5】中,提出了一种快速去雾的方法,使用双中值滤波代替【4】中的最小值滤波和导向滤波,大大简化了处理过程,提高效率。但是中值滤波并不是好的边缘保持滤波算法,局部区域景深突变会产生光晕效应。并且算法中的参数较多,无法实现自适应调整,需要人工进行测试调整,在实际应用中受到了限制。文章【6】提出了一种针对YUV视频数据进行快速去雾的方法,但是该方法每帧之间存在亮度差异,处理后的结果会存在闪烁问题。
【1】Gonzalez R C,Woods R E.Digital Image Processing.Reading,MA:Addison-Wesley,1992.
【2】Kim T K,Paik J K,Kang B S.Contrast enhancement system usingspatially adaptive histogram equalization with temporal filtering.IEEETransactions on Consumer Electronics,1998,44(1):82-8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未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4733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