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眩膜在审
申请号: | 201510445800.9 | 申请日: | 2015-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196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10 |
发明(设计)人: | 福井仁之;山口智之;古谷勉 | 申请(专利权)人: |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2B5/02 | 分类号: | G02B5/0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葛凡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眩膜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眩性优异的防眩(antiglare)膜。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或等离子体显示器面板、布劳恩管(阴极射线管:CRT)显示器、有机电致发光(EL)显示器等图像显示装置为了避免由外来光映入其显示面造成的可见性的恶化,在该显示面配置有防眩膜。
作为防眩膜,主要研究了具备表面凹凸形状的透明膜。该防眩膜通过用其表面凹凸形状使外来光散射反射(外来光散射光)而减少映入,表现出防眩性。然而,在外来光散射光强的情况下,会有产生如下的所谓“泛白”的情况,即,图像显示装置的整个显示面发白、或显示变为不清楚的颜色。另外,还有产生如下的所谓“晃眼”的情况,即,图像显示装置的像素与防眩膜的表面凹凸发生干涉,产生亮度分布而难以观看。基于以上的情况,对于防眩膜,希望在确保优异的防眩性的同时,充分地防止这些“泛白”、“晃眼”的发生。
因而,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作为在配置于高精细的图像显示装置时也不会发生晃眼、还可以充分地防止泛白的发生的防眩膜,公开有如下的防眩膜,即,在透明基材上形成有微细的表面凹凸形状,该表面凹凸形状的任意的截面曲线的平均长度PSm为12μm以下,该截面曲线的算术平均高度Pa与平均长度PSm之比Pa/PSm为0.005以上且0.012以下,该表面凹凸形状中的倾斜角度为2°以下的面的比例为50%以下,倾斜角度为6°以下的面的比例为90%以上。
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防眩膜通过使得任意的截面曲线的平均长度PSm非常小,而消除了具有容易产生晃眼的50μm左右的周期的表面凹凸形状,可以有效地抑制该晃眼。然而,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防眩膜如果想要进一步减小雾度(想要设为低雾度),则会有从斜向观察配置有该防眩膜的图像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时的防眩性降低的情况。因而,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防眩膜在大观察角度下的防眩性的方面仍然有改良的余地。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8795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眩膜,其虽然为低雾度,然而在大观察角度下具有优异的防眩性,在配置于图像显示装置时,可以充分地抑制泛白及晃眼的发生。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发明人等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其结果是,完成了本发明。即,本发明提供一种防眩膜,是具备透明支承体、和形成于其上的具有微细的表面凹凸形状的防眩层的防眩膜,优选
总雾度为0.1%以上且3%以下,
表面雾度为0.1%以上且2%以下,
以包含正反射光方式测定的视感反射率RSCI与以排除正反射光方式测定的视感反射率RSCE之比RSCE/RSCI为0.1以下,
以上述表面凹凸形状的凸部的顶点为生成元对该表面进行沃罗诺伊(Voronoi)分割时形成的多边形的面积的平均值为50μm2以上且150μm2以下,并且该多边形的面积的变异系数为40%以上且80%以下。
在该防眩膜中,
使用遮光部分和透射部分的宽度分别为0.125mm、0.25mm、0.5mm、1.0mm及2.0mm的5种光梳测定的透射清晰度之和Tc为375%以上,
使用遮光部分和透射部分的宽度分别为0.25mm、0.5mm、1.0mm及2.0mm的4种光梳以光的入射角45°测定的反射清晰度之和Rc(45)为180%以下,
使用遮光部分和透射部分的宽度分别为0.25mm、0.5mm、1.0mm及2.0mm的4种光梳以光的入射角60°测定的反射清晰度之和Rc(60)为240%以下。
另外,在这些防眩膜中,上述的以排除正反射光方式测定的视感反射率RSCE优选为0.5%以下。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防眩膜,其虽然为低雾度,然而在大观察角度下具有足够的防眩性,在配置于图像显示装置时,可以充分地抑制泛白及晃眼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测定视感反射率RSCI及RSCE的光学系统的剖面图。
图2是表示沃罗诺伊分割的例子的沃罗诺伊图。
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防眩膜的凸部判定的算法的立体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住友化学株式会社,未经住友化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4580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