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充气轮胎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45671.3 | 申请日: | 2015-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1360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9 |
发明(设计)人: | 榊原一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C19/00 | 分类号: | B60C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002 | 代理人: | 谢顺星,张晶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气 轮胎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充气轮胎,通过在胎面部内表面上安装板状部件,能够降低空腔共鸣音。
背景技术
车辆在粗糙的路面上行驶,或越过路面的接缝时,有时在车内产生一种称为路面噪声的噪声。路面噪声是与轮胎有关的噪声的一种,若路面的凹凸成为输入,轮胎发生振动,则由该振动激起轮胎内部的空腔共鸣音,引起车内的噪声。
在专利文件1中记载了一种充气轮胎,其以降低路面噪声为目的,在由轮辋和充气轮胎间包围的轮胎内腔中配置由海绵材料制成的消声材料。但是,这样的海绵材料有增加轮胎整体重量,引起油耗增加的危险。此外,由于需要很多的海绵材料,也有招致成本上升的问题。
在专利文件2中记载了一种充气轮胎,其以抑制大的成本增加,同时防止路面噪声恶化为目的,在轮胎内周表面与轮辋外周表面之间形成的空气室内,设置有在圆周方向上区划该空气室内部的隔壁。利用隔壁在圆周方向上区划空气室内部,由此,空气室内的空气柱的等效长度变短,能够使气柱共鸣的共鸣频率改变,因此能够防止由气柱共鸣导致的路面噪声恶化。
此外,在专利文件3中记载了一种充气轮胎,其以抑制重量增加,同时降低因空腔共鸣音引起的路面噪声为目的,在轮胎的内壁上具备在轮胎内腔内沿大致轴向延伸的薄壁弹性隔板。通过在充气轮胎内腔内设置弹性隔板,轮胎内腔内整体声压模式发生变化,降低了车内噪声级。
然而,这样的隔壁或隔板,其自身振动,有可能作为新的声源使空腔共鸣音导致的路面噪声恶化。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2006-306302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公开平成7-11740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公开平成5-294102号公报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气轮胎,其既能够抑制重量增加和成本增加,又能够降低空腔共鸣音。
(二)技术方案
通过如下的本发明能够实现上述目的。
即,本发明的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具备板状部件,该板状部件通过在轮胎圆周方向上留出间隔配置的至少2个安装部安装在胎面部的内表面上,并且在相邻的所述2个安装部之间,且与所述胎面部内表面之间具有空间,在所述板状部件上形成有朝向所述空间贯通的通孔。
本发明的充气轮胎在胎面部内表面上安装有形成了通孔的板状部件。板状部件通过在轮胎圆周方向上留出间隔配置的2个安装部安装,在这2个安装部间,且与胎面部内表面之间具有空间。即,在安装部间,且呈从胎面部内表面悬起的状态的板状部件上形成有通孔。通常,若声音通过通孔,由于会产生因空气与通孔的内壁面间的摩擦导致的粘性衰减,以及因通过而产生的涡流导致的压力损失衰减,因此声音衰减。因此,通过在胎面部内表面安装形成了通孔的板状部件,由于轮胎内的声音通过通孔,因此能够使空腔共鸣音衰减、降低。此外,由于不需要大量设置海绵材料等吸声材料和消声材料,因此能够抑制重量增加和成本增加。
在本发明的充气轮胎中,多个所述板状部件优选在轮胎圆周方向上等间隔配置。
根据该结构,通过设置多个板状部件,能够提高基于板状部件的衰减效果,有效降低空腔共鸣音。此外,通过在轮胎圆周方向上等间隔配置板状部件,能够抑制均匀性和重量平衡的恶化。
在本发明的充气轮胎中,优选在所述板状部件与胎面部内表面之间的所述空间内,配置另外的所述板状部件。
根据该结构,由于沿轮胎径向以及轮胎圆周方向流动的空气通过多个板状部件的通孔,因此能够有效降低空腔共鸣音。
在本发明的充气轮胎中,优选地,在所述板状部件的板面上粘贴有多孔吸声板,在所述多孔吸声板上与所述通孔相对应的位置上形成有通孔。
根据该结构,空气通过板状部件和多孔吸声板的通孔,能够提高粘性衰减效果,有效降低空腔共鸣音。此外,由于还能够得到多孔吸声板自身的吸声效果,因此能够进一步降低空腔共鸣音。
在本发明的充气轮胎中,优选地,所述多孔吸声板粘贴在所述板状部件的2个板面中面向所述空间的板面上。
根据该结构,由于多孔吸声板面向板状部件与胎面部内表面之间的空间设置,能够由多孔吸声板适当地吸收在空间内反射的声音,因此能够进一步降低空腔共鸣音。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充气轮胎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2A是充气轮胎的轮胎子午线剖面图。
图2B是充气轮胎的轮胎圆周方向剖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未经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4567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