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液氨直接制氨水无换热节能制备装置和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444911.8 | 申请日: | 2015-07-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0743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24 |
| 发明(设计)人: | 孙书伟;田国忠;左琛;刘莹;孟立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博惠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J19/00 | 分类号: | B01J19/00;B01F3/08;B01F5/00;B01F5/18;B01F15/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林贸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001 | 代理人: | 李富华,李桂玲 |
| 地址: | 100029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直接 氨水 无换热 节能 制备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氨直接制氨水无换热节能制备装置和方法,是一种化工原料的制备装置和方法,是一种环保设备的辅助装置和方法,是一种用于制备脱硝还原剂氨水的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氮氧化物(NOx)是化石燃料与空气在高温燃烧时产生的,NOx是电厂对环境的最大污染源之一。作为电厂环保的一种技术设备投入,脱硝过程能够消减氮化合物,直接减少氮氧化物对环境的污染。现有SNCR(无催化剂脱硝工艺)脱硝系统使用浓度为5%的氨水作为脱硝还原剂,能够起到很好的环保效果。常规的氨水产品是浓度为20%的氨水。因此,在使用前需要将浓度为20%的氨水制备为浓度为5%的氨水。现有的常规氨水制备装置,其制备后的氨水是用于其他目的的,浓度较高,不适应SNCR系统使用,如果直接使用会造成氨水的浪费,如果后续再加装氨水稀释装置,使整个系统更加复杂。同时常规氨水制备系统氨水浓度不稳定,造成后续的氨水流量统计偏差大。而且,常规氨水制备装置在氨水配置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热量,存在安全隐患,需要使用大量循环冷却水进行冷却,造成大量能量浪费。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液氨直接制氨水无换热节能制备装置和方法。所述的装置和方法所配置的氨水可以一次达到5%的浓度,并且无需大量冷却水以吸收制备过程中的热量。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液氨直接制氨水无换热节能制备装置,包括:圆柱形的反应罐,所述的反应罐的底部设有进水口,所述的反应罐的顶部设置稀氨水出口,所述的反应罐的中上部设置多个液氨入口,各个所述的液氨入口与各自的盘管连接,各个所述的盘管交错安装,并向所述反应罐的中下部延伸,所述盘管分别与各自的分布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反应罐的下半部分设置两道阻挡网,所述的两道阻挡网之间装填填料,所述的填料包围各个所述的分布器。
进一步的,所述的盘管呈之字形弯曲。
进一步的,所述的液氨入口为3个。
进一步的,所述的分布器为端部封闭的圆形管,所述的圆形管的外圆面和端面分布多个通孔。
一种上所述装置的液氨直接制氨水无换热节能制备方法,所述方法的步骤如下:
通过进水口向反应罐中注水稀释水,稀释水从反应罐的底部向上运动;
在进水口注入稀释水的同时,通过各个液氨入口注入液氨;
液氨通过盘管汽化,形成氨气液,液氨汽化时吸收盘管上的热量;
氨气液通过分布器与稀释水混合,形成稀氨水,混合的同时放热;
稀氨水携带热量继续上升,通过盘管时将热量传给盘管,补充由于液氨汽化时所吸收的热量;
经过盘管冷却的稀氨水从反应罐顶部的稀氨水出口输出。
本发明产生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利用稀释的氨水在稀释反应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加热盘管,使盘管中的液氨膨胀并吸收热量,这样既降低了液氨稀释反应时所生成的热量,又使液氨在稀释前膨胀,即可以增加液氨喷射进入稀释水中的压力,又可以使液氨的体积增加,两者都有利于液氨与稀释水的充分混合,提高液氨稀释的速度。本发明充分利用了液氨稀释时产生的废热,即提高了液氨稀释的效率,又避免使用更多的能源去降低稀释氨水的温度,降低了能耗,节约了大量的能源。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一所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二所述带有填料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五所述分布器的端面外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是一种液氨直接制氨水无换热节能制备装置,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包括:圆筒形的反应罐2,所述的反应罐的底部设有进水口6,所述的反应罐的顶部设置稀氨水出口1,所述的反应罐的中上部设置多个液氨入口3,各个所述的液氨入口与各自的盘管连接4,各个所述的盘管交错安装,并向所述反应罐的中下部延伸,所述盘管分别与各自的分布器5连接。
所述的反应罐可以是圆筒形,即为一个回转体,也可以是球型或棱柱形,类似于一个两端封闭的竖直粗管子。圆筒形是化工设备常用的形状,易于加工,并且最节省材料。圆筒形的上下两端封闭,底部设置注入稀释水的进水口,顶部设置输出稀氨水的稀氨水出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博惠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博惠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4491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