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的前保险杠底部弹出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510444226.5 | 申请日: | 2015-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604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07 |
发明(设计)人: | 吕晓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1/34 | 分类号: | B60R21/34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方圆专利事务所 33107 | 代理人: | 蔡正保;朱新颖 |
地址: | 317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保险杠 底部 弹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汽车的前保险杠底部弹出装置。
背景技术
根据研究数据表明,导致行人与车辆发生碰撞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行人头部受到激烈撞击。根据交通事故调查数据,风窗玻璃下缘至发动机罩后缘区域由于车身结构刚度较大容易造成较严重的行人头部伤害,而且在这一区域发生碰撞几率明显高于车辆其他位置。
为了降低上述区域对行人头部的伤害,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0510103316.4;公开号CN1931638A】公开了一种包括行人保护装置的汽车,所述行人保护装置包括控制单元、气源和气袋,所述控制单元与气源电连接,所述气源与气袋相通;其中,发动机罩靠近前挡风玻璃一侧与车身为可打开连接,所述气袋未展开时折叠安置在发动机罩内靠近前挡风玻璃一侧,展开时气袋平铺在前挡风玻璃上,并且展开的气袋的一部分位于打开的发动机罩下并且对发动机罩形成支撑。该发明所提供的包括行人保护装置的汽车保护全面、易于控制。
但是,上述行人保护装置还存在以下缺陷:由于上述气袋展开时会平铺在前挡风玻璃上,使得车内驾驶员的视线被遮挡,视线变差,对事故发生后的驾驶行为处理不利,容易造成因驾驶误操作对行人的二次伤害;另外气袋的制造和安装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汽车的前保险杠底部弹出装置,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改变行人碰撞后的运动轨迹,降低行人头部撞击到风窗玻璃下缘至发动机罩后缘区域的几率。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汽车的前保险杠底部弹出装置,所述汽车包括前保险杠,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出装置设置在前保险杠的底部,所述弹出装置包括长条状的下部支撑梁、安装支架、限位结构和固定在下部支撑梁上的安装套,所述安装支架呈杆状并固定在前保险杠的底部,所述安装套套设在安装支架上并与安装支架滑动连接,所述限位结构用于防止安装套与安装支架脱离,所述下部支撑梁、安装套和安装支架的内端之间形成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设置有火药,所述火药引爆后产生的冲力能够使下部支撑梁从前保险杠底部弹出,所述下部支撑梁相对地面的高度小于汽车前轮高度的四分之一。
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前保险杠底部弹出装置通过在安装套和安装支架的内端之间设置火药,当汽车碰撞行人的瞬间,火药迅速爆炸,火药爆炸产生的冲力使下部支撑梁迅速弹出,此时支撑梁弹出的速度大于汽车的速度,因此,下部支撑梁能够赶在汽车前保险杠撞击行人之前弹出并撞击行人的小腿。由于下部支撑梁相对地面的高度汽车前轮高度的四分之一,行人受到撞击的部位由大腿或腰部变为小腿,行人在小腿受到撞击后失去平衡,行人头部的撞击位置就会受到相应的改变,降低行人头部撞击到风窗玻璃下缘至发动机罩后缘区域的几率,并提高行人头部撞击到发动机罩的中部的几率,由于此处吸能效果好,有利于减少行人的死亡几率。
在上述的汽车的前保险杠底部弹出装置中,所述安装套相对前保险杠的前面水平伸出的长度为200mm~300mm。经过模拟测试,当水平伸出长度为200mm~300mm时,由于下部安装梁向外伸出一段距离,使得行人头部碰撞后撞击的位置远离风窗玻璃下缘至发动机罩后缘区域,并且行人碰撞后头部撞击到发动机罩的中部的几率大大提高,减少行人的死亡几率;另外,当水平伸出长度小于200mm时,下部支撑梁弹出的距离与汽车前保险杠过近,行人撞击后头部的位置靠近车头位置,不利于减轻对行人头部的伤害;当水平伸出长度大于300mm时,由于伸出距离增大,导致下部支撑梁的伸出速度下降,无法及时铲到行人而改变行人撞击后的运行轨迹。
在上述的汽车的前保险杠底部弹出装置中,所述下部支撑梁位于汽车的两个前轮之间,所述安装套固定在下部支撑梁的两端。下部支撑梁位于两个前轮之间,使得汽车与行人碰撞时,下部支撑梁能够铲到行人的小腿;同时,安装套固定在下部支撑梁的两端,通过两点支撑,使整个弹出装置的结构更加稳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4422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有轨制导车辆
- 下一篇:一种汽车用防共振吸振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