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离子型磷光Ag6Cu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在审
申请号: | 201510444080.4 | 申请日: | 2015-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039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0 |
发明(设计)人: | 陈忠宁;徐亮金;王金云;舒辉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7F9/50 | 分类号: | C07F9/50;C09K11/06;H01L51/54 |
代理公司: | 北京庆峰财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7 | 代理人: | 谢蓉 |
地址: | 350002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离子 磷光 ag sub cu 配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机电致发光领域,可应用于彩色平板显示和照明领域。具体涉及一 类Ag6Cu异七核金属有机炔配合物用于制备有机发光二极管。
背景技术
有机电致发光是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在3-12V低直流电压作用下将电能直接转 化为光能的发光现象,它在平板显示和照明领域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与传统照明和显示 技术相比,有机电致发光具有全彩色显示、广视角、高清晰、快速响应、低功耗、耐低温等诸 多优点;而且有机发光器件具有结构简单、超轻、超薄、柔性可折叠等优异特性。
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核心是发光薄膜材料,目前商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所用的磷光 材料绝大多数是电中性环金属铱(III)配合物,将其掺杂于有机主体材料中组成发光层,并 采用真空热蒸镀制作器件。但存在价格昂贵、色度不全(蓝色磷光材料缺乏)、铱资源紧缺、 难于制备大尺寸器件等挑战性问题。为了突破这些技术瓶颈,选择量子效率高的环境绿色 且廉价的金属有机化合物替代贵金属铱(III)化合物作为发光材料是一条可行的途径。另 一方面,与电中性化合物相比,离子型磷光金属配合物制备更简单、廉价,稳定性更好,而且 易溶于有机溶剂,适合于大面积溶液旋涂或喷墨打印成膜,能够大幅度降低器件制备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类绿色、廉价离子型磷光金属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 途。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含有上述离子型磷光金属配合物的有机发光二极 管。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如下方式实现:
一种离子型磷光金属配合物,其结构为:
[Ag6Cu{HC(PPh2)3}2(C≡CR)3{Ph2P(=X)X}3]+An-1/n;
其中,
X可相同可不同,独立的选自:O、S、Se;
R可相同可不同,独立的选自:烷基、芳基、杂芳基、-芳基-杂芳基,所述的烷基、芳 基、杂芳基均可被一个或多个取代基取代,所述取代基独立的选自烷基、烯基、炔基、烷氧 基、氨基、卤素、卤烷基、芳基;
An-为ClO4-、PF6-、SbF6-、BF4-、SiF62-等,n为1、2。
根据本发明,所述磷光金属配合物的立体结构如下式(1)所示:
本发明中,所述的烷基是指碳原子数为1-10,优选1-6的直链或支链烷基,例如,甲 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异丁基、叔丁基等。
所述的烷氧基是指-O-烷基。
所述的卤烷基是指烷基中的H原子被一个或多个卤素取代,例如三氟甲基等。
所述卤素代表F、Cl、Br、I。
所述的烯基代表碳原子数为2-6的直链或支链烯基,例如,乙烯、丙烯、丁烯等。
所述的炔基代表碳原子数为2-6的直链或支链炔基,例如,乙炔、丙炔、丁炔等。
所述氨基代表基团-NR12,其中,R1独立的选自H、烷基、芳基。
所述的芳基是指具有6-20个碳原子的单环、多环芳族基团,代表性的芳基包括:苯 基、萘基等。
所述的杂芳基是指具有1-20个碳原子、并且包含至少1个,优选1-4个选自N、S、O杂 原子的单环或多环杂芳族基团,代表性的杂芳基包括:吡咯基、吡啶基、嘧啶基、咪唑基、噻 唑基、噁唑基、噁二唑基、咔唑基、喹啉基、喹唑啉基、吲哚基等。
根据本发明,所述X可相同可不同,独立的选自O、S;所述An-优选为ClO4-、PF6-、 SiF62-等,n为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4408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压电式扬声器
- 下一篇:鸟类自动识别观测记录仪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