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在并行区间盾构隧道基础上扩挖地铁车站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43084.0 | 申请日: | 2015-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8967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19 |
发明(设计)人: | 张明聚;刘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D9/01 | 分类号: | E21D9/01;E21D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03 | 代理人: | 沈波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并行 区间 盾构 隧道 基础上 地铁 车站 施工 方法 | ||
1.一种在并行区间盾构隧道基础上扩挖地铁车站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施工步骤为,
步骤一:在拟建地铁车站范围内构筑围护结构A(2),围护结构A(2)顶部浇筑冠梁(3)并在冠梁(3)靠近车站一侧预留足够长度钢筋,其冠梁(3)顶部标高应与路面(1)标高相等;围护结构A(2)的嵌固深度应满足整体稳定性和抗渗稳定性的要求;
步骤二:采用盾构设备施作地铁区间隧道,在车站区间隧道内安装盾构管片(4),在盾构管片(4)内部架设管片临时内支撑(26),临时内支撑(26)的结构形式为门式支撑结构;
步骤三:对管片上方土体进行注浆加固,在基坑开挖拟定范围内构筑基坑开挖围护结构B(13),并以连梁(14)将围护结构B(13)与围护结构A(2)进行连接;
步骤四:开挖基坑内部土体至管片沿高度方向中间位置,开挖过程中,为了保持基坑边坡的稳定性,采用复合土钉支护中的锚杆(15)、土钉(33)对边坡进行支护并在桩脚位置架设锁脚支撑(32),为了避免对施工造成影响,锁脚支撑(32)应位于中板(19)以上并满足桩体横向受力要求;
步骤五:在盾构管片(4)外壁打孔,沿车站纵向分段架设管片临时钢支撑(27),管片临时钢支撑(27)端部与盾构管片(4)内壁连接;
步骤六:继续开挖土体直至基坑设计标高,拆除需浇筑墙柱(5)部位多余管片,采用矩形钢板(6)与下切口处管片的预留钢筋及预埋件进行连接,以“L”形铸铁拱脚梁(7)结构与上切口处管片的预留钢筋及预埋件进行连接,以对上切口处管片进行纵向约束,并在“L”形铸铁拱脚梁(7)与盾构管片(4)之间浇筑防水混凝土(8)进行防水;
步骤七:构筑抗拔桩(24)、底板(10)及墙柱(5),施作墙柱(5)与开口管片上下切口处节点,浇筑两侧墙柱间横向支撑梁(17),施作墙柱(5)与横向支撑梁(17)节点,在两侧对应墙柱之间架设临时钢支撑(28);底板(10)与墙柱(5)底部浇筑在一起并同时浇筑车站主体结构中立柱基础(11),中立柱基础(11)两侧与底板(10)紧密连接并预留中立柱底部杯形口及节点连接件;
步骤八:拆除管片临时钢支撑(27),摘除剩余部分管片,在上切口处安装“L”形铸铁拱脚梁(7)并与墙柱部位所设“L”形铸铁拱脚梁进行焊接,下切口处安装矩形钢板,与墙柱处矩形钢板(6)焊接,在管片上下开口处,构筑墙柱间连梁(31)结构,施作开口管片上下切口节点的构筑并在上节点外侧浇筑防水混凝土以防水;
步骤九:拆除管片临时内支撑(26),在盾构隧道内施工仰拱(9)结构;
步骤十:拆除墙柱间临时钢支撑(28),构筑车站底层侧墙(18)、中立柱(16),构筑中板(19)及站台板(30);
步骤十一:拆除锁脚支撑(32),构筑车站上层侧墙(20)、中立柱(21)及顶板(22);回填顶板上部的回填土(23),恢复路面(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在并行区间盾构隧道基础上扩挖地铁车站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所述围护结构A(2)为排桩加止水帷幕或地下连续墙结构,在围护结构A(2)顶部浇筑冠梁(3),冠梁(3)顶部标高与路面(1)标高相等;围护结构A(2)嵌固深度应满足整体稳定性及抗渗稳定性要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在并行区间盾构隧道基础上扩挖地铁车站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所述区间盾构隧道,其特征在于其管片外径为6m左右,无法利用单一盾构隧道扩建地铁车站;所安装的盾构管片(4)为通缝拼接,并加强管片间的环向连接;所架设的临时内支撑(26)为方便施工的门式支撑结构体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在并行区间盾构隧道基础上扩挖地铁车站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所述围护结构B(13)为地下连续墙围护结构;对盾构管片(4)上方土层进行注浆加固;所述围护结构间连梁(14),其顶部标高不高于路面标高。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在并行区间盾构隧道基础上扩挖地铁车站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六中,所述矩形钢板(6),其纵向拉伸刚度应足够大,以约束管片拆除过程中发生纵向离散;“L”形铸铁拱脚梁(7)除满足纵向拉伸刚度外,还应具有足够的弯曲刚度,以满足节点刚度需求;所述“L”形铸铁拱脚梁(7)与矩形钢板(6)应与管片预留钢筋及预埋件紧固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4308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识别颗粒过滤器的烟尘负载和灰渣负载的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易打捞防砂管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