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确定GSM Refarming缓冲区的系统及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442161.0 | 申请日: | 2015-07-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0759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2 |
| 发明(设计)人: | 符新;王文成;王家旭;王浩年;周巍;杨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W24/02 | 分类号: | H04W24/02 |
| 代理公司: | 辽宁沈阳国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100 | 代理人: | 李丛 |
| 地址: | 110168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确定 gsm refarming 缓冲区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确定GSM Refarming缓冲区的系统及方法,包括有网络侧数据分析系统网和测试系统,网络侧数据分析系统定位区域内各个基站实际信号覆盖情况并对该情况数据参数进行分析,确定缓冲区内基站的数量;测试系统在对数据进行处理后生成打点图及分布曲线,确定GSM Refarming缓冲区。本发明能够在一定范围内GSM Refarming分配出一部分频率后,在保证GSM网络覆盖及网络性能的情况下合理确定缓冲区。测试系统可以合理确定缓冲区的范围,减少内圈LTE和外圈GSM系统之间的干扰,提高频谱利用效率。将网络侧数据分析系统与测试系统相结合,更加精确的确定缓冲区的数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领域,尤其涉及确定GSM Refarming缓冲区的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根据全球各大运营部署LTE的提案统计,LTE商用部署的频段选择策略上主要两种考虑方式:一是采用全新的频段部署LTE。二是基于现有的2G/3G频段通过Refarming技术实现LTE部署。由于智能终端的普及、用户向下一代网络的迁移,GSM 900和GSM 1800承载语音的网络负荷逐渐减轻,因此运营商开始将原来用于2G GSM网络的900MHz和1800MHz的频谱释放出来,采用Refarming技术用于更加先进的LTE网络承载。GSM Refarming是从GSM频谱中分配一段给LTE使用,包括对GSM网络的重新规划和LTE新建网络部署,实现在不增加频谱资源的情况下部署4G网络,提升数据业务能力,同时保证对原GSM网络的影响最小。如图1所示,在实施中,一般在有数据业务需求区域,定义以下三个Layer:层 1(内圈),该圈GSM/LTE共站站点组成,形成连片覆盖
。层 2(保护带)即缓冲区(GSM Buffer)。在层 2, GSM不再使用内圈宽带化演进技术所用带宽, 以减小GSM与宽带化演进技术之间的干扰。层3(外圈)为GSM正常部署区域。在传统的缓冲区设置方案中,缓冲区层2(保护带)的范围是基于仿真确定的。这种方式的缺点如下: 选择的传播模型虽然经过校正,但是也只是基于一种统计结果,并不能达到与该区域的实际情况完全匹配; 仿真工具也是一种基于静态的计算结果,并不能实际模拟出实际用户情形。 如果采用单纯的用路测数据进行分析,也存在下述缺点:路测范围有限,单纯的路测不能达到遍历所有区域。路测一般仅仅基于单用户的测试结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确定GSM Refarming缓冲区的系统及方法,用于合理确定缓冲区站点的数量。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确定GSM Refarming缓冲区的系统,包括:
网络侧数据分析系统,网络侧数据分析系统定义有NCS功能,用于获取网络基础配置数据和移动终端上报的测量报告;获取所述某小区作为服务小区的信号强度与作为被测小区的信号强度;定位区域内各个基站实际信号覆盖情况并对该情况数据参数进行分析,确定缓冲区内基站的数量;
测试系统,用于记录数据,并对相关数据进行关联处理,在对数据进行处理后生成打点图及分布曲线,确定GSM Refarming缓冲区。
所述的网络侧数据分析系统,包括有:
采集模块,用于获取网络基础配置数据和移动终端上报的测量报告;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某小区作为服务小区的信号强度与作为被测小区的信号强度;
定位模块,用于根据获取模块所取得数据和采集模块所述网络基础配置数据,定位一片区域内各个基站实际信号覆盖情况;
分析模块,主要是针对定位模块所定位的区域所采集和获取的该区域内数据参数进行分析,得到结论,然后通过定义一定的门限值确定缓冲区内基站的数量。
所述的测试系统,包括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辽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4216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