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物联网设备的安全高效通信方法及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440250.1 | 申请日: | 2015-07-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996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25 |
| 发明(设计)人: | 高纯;张晓波;陈志南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唯传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L9/32 | 分类号: | H04L9/32;H04L9/30;H04L9/06 |
| 代理公司: | 广东国晖律师事务所 44266 | 代理人: | 谭宗成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福强路4***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联网 设备 安全 高效 通信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信方法及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设备的安全高效通信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国内外物联网浪潮的兴起,各种物联网智能硬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小到日常使用的智能牙刷,以及各种前端传感器,大到企业级或工业级的智能终端,智能机器人,形形色色的各种物联网设备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互联互通,但随之而来的数据通信的安全性却无法得到及时的保障。不像互联网时代,大部分的联网设备都具有高性能的处理器,可以运行功能复杂的通信加解密算法以及复杂的身份ID识别。物联网中的很多设备或者前端节点都是微型处理器,资源和IO性能都很弱,无法运行庞杂的数据通信加解密算法,从而导致数据安全遭到极大威胁。本发明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一种高效高可靠的物联网设备通信加密方法。本方法普遍适用于当前物联网主流的微型处理器及前端传感器节点。
专利201010155350.7公开了一种物联网应用模块及物联网应用与物联网终端的通信方法。解决了相关技术中通信方式加重了M2M平台的负荷、增加了系统时延的问题,实现了降低M2M平台的负荷、简化整个系统的处理环节、减少系统时延。
专利201410681691.6公开了一种物联网设备与物联网服务器通信方法及装置,将不同通信规范的数据转换为统一通信规范的数据,使得物联网服务器不需要关心不同物联网设备的通信差异,大大提高了物联网服务器的工作效率。
专利201210066318.0公开了一种物联网通信方法和装置,可以使物联网通信系统在资源浪费较少的同时降低设备的处理复杂度。
但上述发明实现的各种解决方案,都是侧重于物联网中设备和节点的简化通信报文,或者简化通信中的差异,从而降低物联网中设备或节点通信的难度和复杂度,都无法实现在高效通信的同时保证通信的安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构建一种基于物联网设备的安全高效通信方法及系统,克服现有技术无法实现在高效通信的同时保证通信的安全性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设备的安全高效通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建立通信链路:第一节点设备向第二节点设备发送连接请求,所述第二节点设备为所述连接请求预分配活动资源并监听所述连接请求的后续动作;
安全握手:所述第二节点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一节点设备的连接请求后向所述第一节点设备推送随机消息,所述第一节点设备在接收的所述随机消息后追加所述第一节点设备的设备ID号并预存的公钥加密,然后发送到所述第二节点设备,所述第二节点设备用预存的私钥还原接收的所述随机消息和追加所述第一节点设备的设备ID号,确认还原的所述随机消息真实后将所述第二节点设备的通信密钥通过加密生成报文数据并发送到所述第一节点设备,所述第一节点设备接收并解密所述报文数据,提取并保存所述第二节点设备的通信密钥;
加密通信:所述第一节点设备通过保存的所述第二节点设备的通信密钥与所述第二节点设备进行通信。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在确认还原的所述随机消息真实后,将所述第二节点设备的通信密钥以及有效签名通过加密生成报文数据并发送到所述第一节点设备。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一节点设备接收并解密所述报文数据后验证所述第二节点设备的通信密钥以及有效签名的有效性。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一节点设备将接收的所述随机消息和追加所述第一节点设备的设备ID号用RSA加密并发送到所述第二节点设备。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二节点设备将所述第二节点设备的通信密钥以及有效签名通过RSA加密生成报文数据。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二节点设备生成AES通信密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唯传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唯传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4025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