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卷绕电极板的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438396.2 | 申请日: | 2015-07-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1443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1 |
| 发明(设计)人: | 崔京泽;曹基奉;金东祐;黄淳学;李承桓;洪镇旭;金奎镐;孟相辰;闵仲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星SDI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B65H18/08 | 分类号: | B65H18/08;B65H23/00;B65H39/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铭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6 | 代理人: | 刘灿强;尹淑梅 |
| 地址: | 韩国京畿***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极板 送料辊 电极接线片 卷绕 外圆周表面 变形 卷绕单元 装置提供 分隔件 分隔 送入 传递 | ||
提供一种用于卷绕电极板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送料辊,被构造为引导第一电极板或第二电极板,第一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板中的每个包括从一侧突出的多个电极接线片;变形减少构件,与送料辊的一端的外圆周表面分隔开,并且被构造为引导送入到送料辊的电极接线片与送料辊的所述一端的外圆周表面紧密接触,从而减少电极接线片的变形;以及卷绕单元,被构造为将通过送料辊传递的第一电极板或第二电极板与设置在第一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板之间的分隔件卷绕在一起。
本申请要求于2014年8月1日在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第10-2014-0099224号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和权益,该韩国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包含于此。
技术领域
在此描述的一个或更多个实施例涉及一种用于卷绕电极板的装置。
背景技术
一些二次电池提供电力存储装置,其中,电力存储装置通过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来存储能量而提供高能量密度。与不被构造为是可再充电的原电池不同,二次电池被构造为是可再充电的,并且二次电池广泛用于诸如蜂窝电话、笔记本计算机或平板PC等的集成电路(IC)装置中。近来,由于石油价格方面的增长,电动车辆正在引起关注,并且使用二次电池作为电动车辆的电源的趋势正在增长。随着这样的趋势,一些二次电池会需要提供诸如高密度、高容量、高输出和稳定性等的特性。
例如,为了制造高容量二次电池,可以在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体积的罐中卷绕涂覆有尽可能多(或实践)的电极活性物质的电极板。为了增加涂覆在电极板上的电极活性物质的量,可以减小罐内的集流体所占据的面积。
为了减小集流体的面积,近来已经开发出多接线片电极组件结构。例如,多接线片电极组件包括在卷绕电极板过程中通过将具有复数个接线片形状(多个接线片形状)的或以复数个接线片形状(多个接线片形状)开槽的未涂覆部分对准而形成的复数个接线片(多个接线片)。与不包括多接线片电极的集流体的面积相比,由于多接线片用作集流体,因此可以极大地减小集流体在罐内所占据的面积。
为了在电极板中形成具有具体(或设定)的形状的集流体(例如,接线片),可以使用基于或利用成型法或激光法的开槽装置。可以包括展开单元、冲压单元和卷绕单元的开槽装置对如以适合或期望的形状的卷筒供应的基材冲压,以卷筒式(或卷筒型)卷绕冲压的基材,并且将卷筒式(或卷筒型)的基材供应到用于制造电极组件的卷绕装置。
当具有卷绕装置的开槽的接线片的基材在辊对辊设备(roll-to-rollequipment)中行进(或使用)时,接线片可能在基材通过辊时因重力或波动导致接线片的下垂或下陷而被折叠。接线片的折叠会引起对最终产品的损坏,使其难以使用完整的电极组件。另外,接线片的折叠会造成在调整基材的张力和行进速度方面的问题,从而对最终产品的产量产生不利的或消极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在于提供一种电极板卷绕装置,该电极板卷绕装置能够防止在电极组件的制造过程中形成在电极板处的电极接线片在被传递通过辊期间折叠(或者能够减小这样的发生的可能性或量)。
根据一个或更多个实施例,一种电极板卷绕装置包括用于卷绕电极板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送料辊,被构造为引导第一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板,第一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板中的每个包括从一侧突出的多个电极接线片;变形减少构件,与送料辊的一端的外圆周表面分隔开,并且被构造为引导送入到送料辊的电极接线片与送料辊的所述一端的所述外圆周表面紧密接触,从而减少电极接线片的变形;以及卷绕单元,被构造为将由送料辊传递的第一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板与设置在第一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板之间的分隔件卷绕在一起。
变形减少构件可以包括:固定部,结合到送料辊的所述一端,以不随送料辊转动;第一引导部,结合到固定部以与所述一端的所述外圆周表面分隔开,并且位于电极接线片在首次接触送料辊时进入的进入部处。
固定部可以具有与送料辊的所述一端对应的环形形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星SDI株式会社,未经三星SDI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3839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控制系统、机器人系统、以及控制方法
- 下一篇:虚拟键盘系统及其键入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