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六氟化硫回收装置以及六氟化硫回收车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37445.0 | 申请日: | 2015-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8432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0 |
发明(设计)人: | 李小明;刘静涛;曹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静涛 |
主分类号: | C01B17/45 | 分类号: | C01B17/45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7 | 代理人: | 罗满 |
地址: | 6413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六氟化硫 回收 装置 以及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温室气体减排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六氟化硫回收装置以及六氟化硫回收车。
背景技术
电力工业中,六氟化硫气体用于电气设备的绝缘和灭弧,SF6断路器及GIS(在这里指六氟化硫封闭式组合电器,国际上称为“气体绝缘开关设备”(Gas Insulated Switchgear)、SF6负荷开关设备,SF6绝缘输电管线,SF6变压器及SF6绝缘变电站是最主要的领域。在高达180℃环境中,与电气设备中的金属能很好地相容,可在高于180℃的情况下运行,SF6气体的卓越性能实现了装置经济化和操作的低维护化。作为绝缘和灭弧介质,还没有其他技术能从技术、经济和生态的角度超过SF6气体。
运行GIS中的六氟化硫气体含有若干种杂质,其中部分来自新的六氟化硫气体(在合成制备过程中残存的杂质和在加压充装过程中混人的杂质),部分来自设备运行和故障过程。六氟化硫高温下有可能会分解,特别是在接触有反应性材料的情况下,可能会产生一些与设备不兼容的副产物,如:
1、由于绝缘的缺陷产生的杂质
由于局部放电导致六氟化硫气体分解,产生六氟化硫的分解产物,例如SF5,SF4和F-,这些杂质再与02和H20发生反应,形成化合物,这些化合物主要有HF、SO2、SOF2、SOF4、和SO2F2。
2、开关设备中产生的杂质
在电流开断期间,由于高温电弧的存在,导致六氟化硫分解产物、电极合金及有机材料的蒸发物或其他杂质的形成。另外,这些产物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也是形成杂质的原因之一。这些副产物的量取决于设备的结构、设备开断次数和固体吸附剂的使用情况,开关设备中也可能含有触头开断接触摩擦产生的微粒和金属粉尘。
3、内部电弧产生的杂质
电弧放电很少发生,在故障设备中发现的杂质和经常开断的设备中存在的杂质很类似,区别在于两种情况下杂质混合物的数量的不同,当达到一定的数量时,就会产生潜在的毒性。另外,金属材料在高温下会产生汽化,可以形成更多的反应产物。
这些杂质将会对电气设备及环境产生较大的危害,主要体现在:
在水分存在下,SF6分解产物发生水解反应,阻碍了SF6分解产物的复合,降低了SF6的介质恢复强度,从而降低设备的绝缘特性;
运行电气设备中任何形式的电火花、放电、高温(500℃)都会SF6分子分解,并与水份、氧气、金属蒸气和灭弧室其它材料的高温分解物产生化学反应,生成的氟化亚硫酸和氢氟酸有剧毒,会腐蚀电极和绝缘材料;
由于气体中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存在,当温度降低时,可能在设备内部结露,附着在设备表面如电极、绝缘子表面等,容易产生沿面放电(闪络)而引起事故;
多碳氟化物(C2F6、C3F8)在高电压下,可能产生单质碳,形成设备表面积碳,对绝缘性能造成危害;
氟化硫酰进入大气后会造成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
可见,六氟化硫气体中的分解产物对运行设备具有危害性,存在环境安全风险,应对运行六氟化硫气体进行周期性检测,更换不满足电气设备运行安全条件的六氟化硫运行气体。
因此,提供一种对六氟化硫进行回收的装置是非常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六氟化硫回收装置以及六氟化硫回收车,目的在于对六氟化硫进行回收,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六氟化硫回收装置,包括:
六氟化硫电器接口、回收容器、以及依次设置于所述六氟化硫电器接口以及回收容器之间的压力调节阀、压缩机进口阀、压缩机、冷凝器进口阀、冷凝器以及冷凝器出口阀;
其中,在所述六氟化硫电器接口与压力调节阀之间设置有真空计旁路,所述真空计旁路包括真空计以及与所述真空计相连的真空计控制阀;
在所述压力调节阀与压缩机进口阀之间设置有真空泵旁路,所述真空泵旁路包括第一真空泵以及与所述第一真空泵相连的第一真空泵进口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静涛,未经刘静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3744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碳纳米管薄膜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