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井筒压力温度剖面分析井下蒸汽干度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37301.5 | 申请日: | 2015-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0323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7 |
发明(设计)人: | 杜晓村;熊兆洪;魏鸿依;黄春;张素朋;王东;王荣艳;马国伦;张秀芳;毕新忠;荣伟;杨阳;张静;杨光;盛玉安;郝园园;董健;张旋;陈娟;杨璐;刘利鑫;杨娜;孙鹏;禇庆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孤东采油厂;魏鸿依 |
主分类号: | E21B43/24 | 分类号: | E21B43/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井筒 压力 温度 剖面 分析 井下 蒸汽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田稠油井开采注蒸汽剖面分析井下蒸汽干度的方法,具体而言是一种利用井筒压力温度剖面分析井下蒸汽干度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稠油井注汽开发过程中,井下监测技术普遍实现了井下的压力、温度的测试,对于干度的监测主要是采取井下取样和理论推算的办法。两种方法中前者需要单独下入井下取样器,而且针对不同深度要分别下入井下;后者是根据地面的流量、干度情况结合地面和井下输汽管线、管柱的性质及环境状况,计算理论上的热损失量,从而推算井下的干度,而井下的真实状况并不清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设计一种利用井筒压力温度剖面分析井下蒸汽干度方法。
本发明是由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利用井筒压力温度剖面分析井下蒸汽干度方法,包括:根据井筒及地层性质,建立导热和热散失模型;按照精度需要,确定计算量纲,将整个井筒划分为以量纲为单位的多个深度段;应用水和蒸汽理论建立相应的计算程序,包括饱和温度、饱和压力、单相密度、粘度、垂直向下流型变化模型;将计算参数均取量纲内平均值,计算结果也是以量纲为单位的平均值;将井口或其他深度作为起始深度,结合地面蒸汽参数或设定一个蒸汽干度参数,将其作为计算的设定蒸汽干度;应用设定蒸汽干度和测得温度计算井下蒸汽流动阻力,结合流型和综合密度,得到井下压力梯度,将所得梯度与实测压力梯度对比;根据对比结果,若结果与实测一致,则说明设定蒸汽干度与井下实际相符;若不一致,则用实测压力梯度与所得流动阻力之和计算湿蒸汽密度,继而计算出一个新的蒸汽干度,以此蒸汽干度作为设定值,直至得到与实测相符的蒸汽干度;以得到的干度值与实测压力、温度计算相应湿蒸汽的焓,用理论方法计算一个量纲段的热损失量,得到下一个深度的焓,计算蒸汽干度,将此蒸汽干度值作为设定值,重复上述递归计算,得到该深度段的蒸汽干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适用于油田稠油井开采注蒸汽剖面分析井下蒸汽干度,操作简便,资料应用效率高,减少了下井施工次数,降低了偶然误差的可能性,获得整个井筒的蒸汽干度变化剖面,资料更准确。相较理论推算方法,所得蒸汽干度资料依据的是井下实测资料,可靠性和准确性更高。通过井下干度剖面获得,可以对井下管柱(包括某段隔热管)的隔热效果、井下事故等情况及时做出评价。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的分析流程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做进一步阐述:
利用井筒压力温度剖面分析井下蒸汽干度方法,包括:
1.根据井筒及地层性质,建立导热和热散失模型;
2.按照精度需要,确定计算量纲,将整个井筒划分为以量纲为单位的多个深度段;
3.应用水和蒸汽理论建立相应的计算程序,包括饱和温度、饱和压力、单相密度、粘度、垂直向下流型变化模型;
4.将计算参数均取量纲内平均值,计算结果也是以量纲为单位的平均值;
5.将井口或其他深度作为起始深度,结合地面蒸汽参数或设定一个蒸汽干度参数,将其作为计算的设定蒸汽干度;
6.应用设定蒸汽干度和测得温度计算井下蒸汽流动阻力,结合流型和综合密度,得到井下压力梯度,将所得梯度与实测压力梯度对比;
7.根据对比结果,若结果与实测一致,则说明设定蒸汽干度与井下实际相符;若不一致,则用实测压力梯度与所得流动阻力之和计算湿蒸汽密度,继而计算出一个新的蒸汽干度,以此蒸汽干度作为设定值,重复第5步计算,直至得到与实测相符的蒸汽干度;
8.以得到的干度值与实测压力、温度计算相应湿蒸汽的焓,用理论方法计算一个量纲段的热损失量,得到下一个深度的焓,计算蒸汽干度,将此蒸汽干度值作为设定值,重复上述第5步、第6步计算,得到该深度段的蒸汽干度;
9.根据蒸汽干度,从而计算出井筒的蒸汽干度剖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孤东采油厂;魏鸿依,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孤东采油厂;魏鸿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3730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