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化妆品中氯乙酸类化合物残留量的测定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435948.4 | 申请日: | 2015-07-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419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13 |
| 发明(设计)人: | 宋薇;许太基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谱尼测试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湖***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化妆品 乙酸 化合物 残留 测定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分析化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化妆品中含氯乙酸类化合物残留量的测定方法。
技术背景
一氯乙酸:中文名氯乙酸,氯醋酸,一氯醋酸;英文别名:Chloroaceticacid,Monochloroaceticacid,Carboxymethylchloride;化学式CH2CICOOH;CAS号79-11-8;相对分子质量94.49;管制信息:氯乙酸(剧毒)。
毒性中等毒,半数致死量(大鼠,经口)76mg/kg。有腐蚀性。氯乙酸在农药、医药、染料、日化、表面活性剂、化学试剂以及造纸化学品、油田化学、纺织助剂橡胶助剂、电镀、香料香精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氯乙酸也是一种重要的羧甲基化剂,用于制备羧甲基纤维素钠、乙二胺四乙酸等,还用作有色金属浮选剂及色层分析试剂等。
二氯乙酸:别名:二氯醋酸;国标编号:81605;CAS号:79-43-6;中文名称:二氯乙酸;英文名称Dichloroaceticacid;分子式:C2H2Cl2O2;C12CHCOOH;分子量:128.95。
主要用途:用于有机合成和药物制造;毒性: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大鼠吸入本品饱和蒸气8小时,未见引起死亡但可产生严重的皮肤和眼损害。二氯乙酸具有强烈的角质剥脱作用。
三氯乙酸:中文名:三氯乙酸;外文名:Trichloroaceticacid;CAS号:76-03-9;国标编号:81606;EINECS号:200-927-2;英文别名:Trichloroaceticacidsolution;fpiaprecipitation;trichloroacetate分子式C2HCl3O2;C13CCOOH;分子量163.40。主要用途:用于有机合成和制医药、化学试剂、杀虫剂。毒性属低毒类。急性毒性:LD503300mg/kg(大鼠经口);5640mg/kg(小鼠经口)。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吸入本品粉尘对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可引起咳嗽、胸痛和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眼直接接触可造成严重损害,重者可导致失明。皮肤接触可致化学性灼伤。口服灼伤口腔和消化道,出现剧烈腹痛、呕吐和虚脱。
一氯乙酸、二氯乙酸、三氯乙酸均列于2015年危险化学目录。目前中国和西欧已经成为全球最主要的氯乙酸生产地区和国家。作为多种化妆品添加物的合成中间体,其残留量的多少,直接决定其对人体伤害的危险性。
化妆品的定义是指以涂擦、喷洒或者其它类似的方法,散布于人体表面任何部位(皮肤、毛发、指甲、口唇等),以达到清洁、消除不良气味、护肤、美容和修饰目的的日用化学工业产品。如今,化妆品的用性和安全性受到广泛关注。一旦化妆品中残留有害物质过量,可能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目前,尚未有适用于化妆品中含氯乙酸化合物检测的相关检测标准,GB/T5750.10-20069中《液液萃取衍生气相色谱法测试饮用水及水源水中的一氯乙酸、二氯乙酸、三氯乙酸》采用液液萃取硫酸-甲醇溶液来实现甲酯化的过程繁琐,反应时间长,不易掌控实验的稳定,回收率偏低,且局限检测干净水体;GB/T28193-2011《表面活性剂中氯乙酸(盐)残留量的测定》采用液相色谱法测定一氯乙酸和二氯乙酸的含量,使用局限较大,因为氯乙酸紫外吸收波长较小,灵敏度较低,易受基质变化而产生的不同程度的干扰,基本是不适用基质复杂的成品化妆品检测。
针对以上现状,研究适合化妆品中含氯乙酸化合物的检测方法,为检测单位、生产企业及消费者提供有力的检测依据,是意义重大的,因此,申请人研发了一种化妆品中含氯乙酸类化合物残留量的检测方法,可以有效的解决目前存在的检测方法的不足和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步骤简便、快捷准确、能够同时检测三种氯乙酸类化合物的方法,满足检测要求。为此,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同时检测化妆品中一氯乙酸、二氯乙酸、三氯乙酸残留量检测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样品前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谱尼测试有限公司,未经厦门谱尼测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3594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