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人源NKp80-Fc融合蛋白及其制备方法和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10434709.7 申请日: 2015-07-21
公开(公告)号: CN104961833B 公开(公告)日: 2018-08-03
发明(设计)人: 田志刚;邓刚;孙汭;郑晓东;周静;魏海明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主分类号: C07K19/00 分类号: C07K19/00;C12N15/62;C12N15/63;A61K31/713;A61K48/00;A61K39/395;A61K38/17;A61P35/00
代理公司: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代理人: 王旭
地址: 230026 安*** 国省代码: 安徽;3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nkp80 fc 融合 蛋白 及其 制备 方法 肿瘤 治疗 中的 应用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融合蛋白,所述融合蛋白从N端到C端依次包含信号肽、IgG1的Fc段和NKp80的胞外结构域NKp80ED,本发明还公开了所述融合蛋白的制备方法及其在提高NK细胞的杀伤活性、抑制肿瘤的生长等方面的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肿瘤免疫学领域,主要涉及能在肿瘤免疫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活性蛋白及其制备和用途。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人源NKp80-Fc融合蛋白及其制备方法和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是重要的天然免疫细胞,能通过释放杀伤性颗粒以及细胞因子杀伤肿瘤细胞。NK细胞缺陷会导致免疫监视功能缺失,进而促进肿瘤的发生及逃逸。NK细胞识别并且靶向杀伤肿瘤细胞依赖于NK细胞表面的活化性受体。NK细胞的活化性受体可以与肿瘤细胞上的配体识别,进而活化NK细胞,杀伤肿瘤细胞。NK细胞表面的活化性受体包括CD16,2B4,NKG2D,CD226以及自然杀伤性受体(包括NKp30、NKp44和NKp46等)。近来的研究表明NKp80也是一种重要的NK细胞活化性受体,几乎表达于所有NK细胞表面,与其配体AICL(activation-induced C-type lectin,活化诱导的C型凝集素)结合后能迅速活化NK细胞,杀伤肿瘤。

AICL作为NKp80目前为止唯一的特异性配体,其主要表达于恶变的造血细胞上,尤其是恶性的骨髓细胞,比如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和慢性骨髓性白血病(CML)细胞,此外还表达于恶性上皮肿瘤细胞和黑色素瘤细胞。研究表明AICL的表达肿瘤细胞对NKp80阳性的NK细胞敏感,因而NKp80-AICL的识别将成为一个重要的免疫治疗靶点。

长期以来,单克隆抗体已被广泛的应用于肿瘤治疗,例如,利妥昔单抗与赫赛汀都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这些单克隆抗体都是识别肿瘤细胞的特异性分子,进而通过活化补体导致肿瘤被杀伤。此外,部分人源化抗体还可以与NK细胞上的CD16分子作用,通过抗体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来杀伤肿瘤细胞。但遗憾的是,在许多白血病的治疗中,并未开发出有效的治疗性抗体。鉴于AICL选择性表达于恶变的造血细胞上,尤其是恶性的骨髓细胞上,而且目前尚没有靶向AICL分子的治疗性抗体。所以,我们制备了能够靶向AICL的NKp80-Fc融合蛋白,该蛋白利用肿瘤细胞高表达的AICL分子作为靶点,通过NK细胞的ADCC作用来杀伤肿瘤细胞,为肿瘤的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融合蛋白NKp80-Fc。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NKp80-Fc的肿瘤治疗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NKp80-Fc融合蛋白,具体而言,能靶向肿瘤细胞表面AICL分子从而杀伤肿瘤细胞的融合蛋白。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本发明的NKp80-Fc融合蛋白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本发明NKp80-Fc融合蛋白在NK细胞的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融合蛋白能与肿瘤细胞表面的AICL配体特异性结合,其可以用人工合成方法合成,也可以将所述融合蛋白的重组基因片段插入到真核表达载体中,然后用所述重组载体转染宿主细胞,并进行培养、表达和纯化,从而用基因工程方法生产。

上述的肿瘤细胞指的是各种人来源的AICL阳性的肿瘤细胞,例如,但不限于各种恶性骨髓性的细胞如急性骨髓性白血病以及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细胞等。

本发明提供活性成分是上述NKp80-Fc融合蛋白的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药物。

上述药物可包括一种或多种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上述载体可以是稀释剂、赋形剂、填充剂、粘合剂、湿润剂、崩解剂、吸收促进剂、表面活性剂、吸附载体和/或润滑剂。

上述药物均可以按照药学领域的常规方法制备出以下剂型:注射液和冻干粉针。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未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3470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