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鉴别奶品品质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432183.9 | 申请日: | 2015-07-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9262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 发明(设计)人: | 陈刚;李强强;朱丹;逄秀梅;王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1N24/08 | 分类号: | G01N24/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002 | 代理人: | 王文君 |
| 地址: | 10008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鉴别 奶品 品质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检验,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利用核磁共振鉴别奶品品质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市场上牛奶、羊奶中掺假廉价奶(如豆奶)的问题备受关注。另外,在国际市场上羊奶比牛奶价格普遍贵2-5倍,这是由于羊奶的资源相对牛奶较少,而且奶羊与奶牛对生存环境的要求不同,例如奶牛适宜圈养,以喂食人工饲料为主;而奶羊适宜散养,以吃青草和干草为主,因此奶羊对植被有一定的破坏性,一些发达国家已禁止增加奶羊的数量。此外,羊奶具有极高的医药价值、保健价值及美颜养肤价值,所生产的产品附加值也较高,更加减少了市场上食用羊奶的数量,导致市场上羊奶货源少、价格高。羊奶中掺假廉价豆奶或牛奶的问题尤为突出。为了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和健康,消除消费恐慌,建立牛奶中掺假豆奶,羊奶中掺假豆奶或牛奶的定量检测方法,意义重大。
核磁共振技术在食品成分安全检测中发挥着重大作用,与传统鉴别牛奶中掺假廉价奶的方法相比,该技术前处理方法简单、方便,可通过一维与二维相结合的核磁共振技术实现对牛奶中各代谢物的全面分析,并准确定量。结合统计分析法,找出不同种类奶中各表征因子,并建立可行性强,准确度高的廉价奶掺假定量模型,可为日后奶品的真实性鉴别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鉴别奶品品质的方法。
为了实现本发明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鉴别奶品品质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对标准奶样品进行预处理;
2)利用一维核磁共振技术(1H NMR,13C NMR)和二维核磁共振技术(1H-13C HSQC,1H-13C HMBC),对标准奶样品中的代谢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3)根据表征因子含量数据,对标准奶样品进行主成分分析,利用Fisher判别法建立标准奶样品的判别模型;
所述表征因子包含:柠檬酸、肌酸、卵磷脂、D型乳糖和D型蔗糖;
4)配制不同比例的掺假奶样品,按照步骤1)预处理方法进行预处理,之后利用1H NMR技术对各掺假奶样品中上述表征因子进行定量,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多元回归定量模型,并测定其定量限和回收率;
5)对待测奶样品进行检测,按照步骤1)预处理方法进行预处理,之后利用1H NMR技术对样品中上述表征因子进行定量,将各表征因子的含量数据带入步骤3)所得模型中可判别样品的种类,再将各表征因子含量数据带入步骤4)所得模型中可判别是否掺假廉价奶,且可定量出掺假廉价奶的比例。
进一步地,所述标准奶为纯牛奶、纯羊奶和豆奶。
进一步地,步骤1)中预处理的具体方法为:
取5~10份奶样,加入10~20份无水乙醇蜗旋混匀;离心取上层溶液用氮气吹干;加入2~4份重水进行水浴超声,涡旋混匀重新溶解样品,离心取上层溶液,供下一步检测。
其中,所述重水含1~5mM的内标物TSP(2,2,3,3-三甲基甲硅烷基丙酸)。
其中,离心条件为10000~15000rpm离心10~30min。
其中,水浴超声的条件为20~30℃水浴超声10~30min。
进一步地,步骤2)包括:
I.不同种类奶中各表征因子的定性分析:
利用一维核磁共振(1H NMR,13C NMR)和二维核磁共振(1H-13C HSQC,1H-13C HMBC)技术对样品进行分析测定,并推断各代谢物的峰归属信息。
核磁共振仪器型号需为400MHz或400MHz以上,检测温度为298K;利用一维(1H NMR,13C NMR)和二维(1H-13C HSQC,1H-13C HMBC)核磁共振技术对样品进行检测分析,技术参数设置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3218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