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斜入射光在液晶材料金属多层核-壳体表面产生可调谐非梯度光学力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432117.1 | 申请日: | 2015-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825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23 |
发明(设计)人: | 曹暾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2F1/13 | 分类号: | G02F1/13;G02B27/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602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入射 液晶 材料 金属 多层 壳体 表面 产生 调谐 梯度 学力 方法 | ||
1.一种斜入射光在液晶材料金属多层核-壳体表面产生可调谐非梯度光学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使线偏振入射光倾斜照射液晶材料/金属多层核-壳体,破坏液晶材料/金属多层核-壳体周围的玻印亭矢量对称分布,使多层核-壳体上的总玻印亭矢量不为零,产生非梯度光学力;且该总玻印亭矢量随液晶材料的液晶分子轴方向的变化发生改变,进而改变总玻印亭矢量作用在多层核-壳体上的非梯度光学力的方向和大小,来调控多层核-壳体在入射光场中的运动轨迹,从而对附着在多层核-壳体表面的纳米尺寸分子进行可调谐捕获和筛选;其中,多层核-壳体处于入射光束内,且偏离光束沿入射方向的中心对称轴(z轴)的距离为l,0≤l≤w(z);w(z)为入射光束宽,随z的变化发生改变,-∞<z<+∞;多层核-壳体由金属层、液晶材料层交替生长而成,层数为n层,n>1;每层厚度在1纳米至1微米;多层核-壳体的外形是曲面几何体或者多面体,体积在1立方纳米至1000立方微米;多层核-壳体中核与壳的中心重叠或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线偏振入射光为线偏振非平面波或平面波,类型包括高斯波、贝塞尔波、艾里波;入射光倾斜照射液晶材料/金属多层核-壳体,入射角θ范围是0°<θ<90°;频率范围为0.3μm~20μm;功率范围为0.1mW/μm2~10mW/μm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入射光的光源采用波长可调谐激光器、半导体连续、准连续激光或者发光二极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的表面附有纳米尺寸分子的液晶材料/金属多层核-壳体,金属层是Al、Ag、Au、Cu、Ni、Pt。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的表面附有纳米尺寸分子的液晶材料/金属多层核-壳体,液晶材料是向列相液晶、近晶相液晶、胆甾相液晶、碟型液晶、热致液晶、重现性液晶、手性液晶、负性液晶、端烯类液晶、嘧啶类液晶、含氟类液晶、炔类液晶、乙烷类液晶、苯基环己烷类液晶。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表面附有纳米尺寸分子的液晶材料/金属多层核-壳体,纳米尺寸分子具有非手性结构或手性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表面附有纳米尺寸分子的液晶材料/金属多层核-壳体,多层结构通过材料生长工艺实现,包括磁控溅射、电子束蒸发、金属有机化合物化学气相沉淀、气相外延生长、分子束外延。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的表面附有纳米尺寸分子的液晶材料/金属多层核-壳体通过光照、通电、加热和加压改变其中液晶材料的液晶分子轴方向,进而改变液晶材料的双折射率和介电系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3211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