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报文传输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30028.3 | 申请日: | 2012-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9992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5 |
发明(设计)人: | 曾博;廖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741 | 分类号: | H04L12/741;H04W40/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报文 传输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及装置,涉及通信技术领域,为实现运营商独立进行QoS管理和流量统计,并对空口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为发明。所述方法包括:传输层TRANSPORT LAYER根据预设的关系表为接收到的净荷选择路由路径;所述传输层根据为所述净荷选择的路由路径将所述净荷封装为报文;所述传输层根据路由路径将所述报文发送给网络层NETWORK LAYER,以便所述网络层将所述报文发送给目标主机系统。本发明主要应用于在TCP/IP五层模型中数据路由的过程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运营商数量及通信业务量不断增长。当某用户设备(UserEquipment,简称UE)需要与另一UE进行通信时,通信内容由该UE所属运营商通过基站发送至另一UE。当多运营商共用基站资源时,基站需对其内部的IP(Internet Protocol,网络之间互连的协议)地址进行划分,如通过虚拟路由转发技术(Virtual Routing&Forwarding,简称VRF)将两个运营商的IP路由域分离,如此可保证两个运营商的IP路由域内存在相同的IP地址时不会发生IP地址冲突。否则,IP地址冲突,导致IP报文重发或漏发,造成UE间通信障碍。
通常,基站内的IP路由域划分为一个批发运营商的IP路由域以及多个零售运营商的IP路由域。在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因特网互联协议)五层网络结构中,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选择某个运营商的IP报文对应的IP路由域后,传输层(Transport Layer)按照应用层的选择将该IP报文分发至网络层(Internet Layer)中对应的IP路由域,并通过网络层中对应该运营商的IP路由域进行传输。对于多运营商共用基站资源时通信内容通过某IP路由域进行传输,基站内部有两种通信方式。一种通信方式为一个批发运营商与多个零售运营商在应用层共享同一空口资源;在网络层,批发运营商与零售运营商的IP报文均通过批发运营商IP路由域进行传输。另一种通信方式为一批发运营商与多个零售运营商在应用层分别使用各自空口资源,在网络层分别使用各自的IP路由域进行传输。
在实现上述报文传输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批发运营商与多个零售运营商共用为批发运营商分配的IP路由域,将导致零售运营商无法根据IP报文的优先级进行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务质量)管理、基站与基站间以及基站与控制器间的通信速度降低、批发运营商无法对其IP路由域进行流量统计、零售运营商承担额外业务负担。空口资源相互隔离,即空口资源无法共用,导致空口资源配置效率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及装置,能够隔离运营商流量,实现运营商流量的QoS管理和运营商流量统计,此外多个运营商共用同一空口资源,可以提高空口资源的配置效率。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报文传输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传输层根据预设的关系表为接收到的净荷选择路由路径;
所述传输层根据所述路由路径将所述净荷封装为报文;
所述传输层根据所述路由路径将所述报文发送给网络层,以便所述网络层将所述报文发送给目标主机系统。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第一方面,所述传输层接收第一映射表,所述第一映射表用于表征源网际协议IP地址、与所述源IP地址对应的源路由域编号、目的IP地址以及与所述目的IP地址对应的目的路由域编号之间的对应关系;
所述传输层判断当所述源路由域编号与所述目的路由域编号是否相等时,当判断结果为相等时,所述传输层将所述源路由域编号或者所述目的路由域编号设置为实际路由域编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3002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