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回收废水中有价金属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28626.7 | 申请日: | 2015-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8689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24 |
发明(设计)人: | 邵立南;刘峰彪;杨晓松;胡建龙;郑曦;陈国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B01D53/78;B01D53/52 |
代理公司: | 北京凯特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60 | 代理人: | 郑立明,陈亮 |
地址: | 100160 北京市丰台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回收 水中 金属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回收废水中有价金属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重金属污染事件频发,使有色金属采选、冶炼行业面临着更为严格的废水排放标准要求。现有技术中,传统的石灰沉淀法处理后,中和渣中有价金属含量低;采用硫化物沉淀法处理后,杂质与有价金属不能有效分离,杂质元素含量高;导致中和渣和硫化渣中的有价金属不能有效的回收利用,同时产生了大量危废需要处置。
因此现有技术的方法已经不能够满足新的行业发展需求,亟待开发能够实现有价金属和杂质元素有效分离的技术,满足有价金属的回收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回收废水中有价金属的方法,该方法能有效的回收废水中的铜、铅、锌、镍、钴、锡、锑等有价金属离子,处理后沉淀物中的有价金属含量和杂质含量可直接达到冶炼要求。
一种回收废水中有价金属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将重金属废水加入反应槽与缓释硫化剂/回流底泥混合槽中配置好的料浆进行反应;
反应完成后,再经过絮混槽进行絮凝反应;
然后再进入沉淀槽进行固液分离,得到含高品位有价金属的硫化物;
固液分离后的上清液经后续处理后达标排放,产生的硫化氢尾气经碱液吸收后达标排放。
所述缓释硫化剂的制备过程为:
采用空气压缩机提供的高压气体对包膜液进行液雾化处理;其中,处理温度为100~120℃,喷枪压力为0.15~0.2MP,进样速度为2.5~4.5ml/min;
再经流化床加热的硫化剂,使所述包膜液附着在所述硫化剂表面,形成一层均匀的薄膜,自然冷却后得到所述缓释硫化剂;
其中,所述包膜液的制备过程为:
将聚氧化乙烯按质量比为1:16~20溶入氯仿溶液中,溶解完全后得到所述包膜液。
所述缓释硫化剂/回流底泥混合槽中配置好的料浆为缓释硫化剂和回流底泥的混合物,其中,底泥质量回流比为2~4,混合时间为1-3min。
在所述反应槽中的反应时间为15~30min,且反应后的pH值为3~3.5。
在所述絮混槽中进行絮凝反应的反应时间为3~5min。
在所述沉淀槽中的沉降速度为0.8~1.5m3/m2·h,底泥浓度为20%~30%。
由上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该方法能有效的回收废水中的铜、铅、锌、镍、钴、锡、锑等有价金属离子,处理后沉淀物中的有价金属含量和杂质含量可直接达到冶炼要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回收废水中有价金属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举出实例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回收废水中有价金属的方法流程示意图,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11:将重金属废水加入反应槽与缓释硫化剂/回流底泥混合槽中配置好的料浆进行反应;
该步骤中,所述缓释硫化剂的制备过程为:
首先采用空气压缩机提供的高压气体对包膜液进行液雾化处理;其中,处理温度为100~120℃,喷枪压力为0.15~0.2MP,进样速度为2.5~4.5ml/min;
再经流化床加热的硫化剂(如硫化钠或硫氢化钠),使所述包膜液附着在硫化剂表面,形成一层均匀的薄膜,自然冷却后得到所述缓释硫化剂;
其中,所述包膜液的制备过程为:
将聚氧化乙烯按质量比为1:16~20溶入氯仿溶液中,溶解完全后得到所述包膜液。
另外,在缓释硫化剂/回流底泥混合槽中配置好的料浆为缓释硫化剂和回流底泥的混合物,其中,回流底泥的质量是到下一步处理工序沉淀底泥量的2~4倍,混合时间为1-3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矿冶研究总院,未经北京矿冶研究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2862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供应室多用水源消毒机
- 下一篇:一种反渗透净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