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减振器用缓冲体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27881.X | 申请日: | 2015-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301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23 |
发明(设计)人: | 李晓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F16F9/32 | 分类号: | F16F9/3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经济开***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减振器 缓冲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减振器用缓冲体。
背景技术
减振器是汽车悬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直接影响汽车的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由于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经常遇到凹凸不平路面,在悬架减振器中通常安装有限位结构,以防止部件之间产生刚性撞击。目前汽车减振器主要采用机械式的限位缓冲结构,但容易造成限位功能降低或消失,影响减振器使用性能。为了使减振器尽可能多地适应复杂多变的行驶工况,因此出现了在普通减振器上加装缓冲体成减振器用缓冲体,以提高减振器的使用寿命。
中国专利CN201020530047.6公开了一种新型悬架减震器缓冲块,克服现有技术的缓冲块易产生吸排气噪声的不足,提供一种低噪声的减震器缓冲块,其要义是,所述缓冲块呈圆筒状结构,圆筒状结构的两端面是可与减震器安装支架的上下两个安装垫分别抵压的平面,圆筒状结构的内孔上端部是可与减震器的活塞杆过盈配合的圆柱孔,在所述缓冲块的圆筒状结构的内部与外部之间设有导气通道。该实用新型在缓冲块上设有导气通道,能够保证缓冲块有效地减低在压缩和回弹过程的吸排气的噪声;而且凹槽和凸台制造容易,仅在原有模具上作些改进,减震器其余零部件都无需变动;由于设有导气通道,缓冲块可避免受高压气流冲击,可延长缓冲块使用寿命。但是该发明缓冲块在使用过程中不稳定,容易与减震器脱落。
中国专利CN201110317027.X公开了一种汽车后悬架缓冲块,包括缓冲块本体,缓冲块本体上开设有轴心孔,在缓冲块本体上端的轴心孔中设置有填充套,该填充套与缓冲块过盈配合,且填充套的刚度大于缓冲块的刚度。该缓冲块具有较好刚度,能够承受较大的冲击力。但是该发明缓冲块在使用过程中易产生吸、排气噪声,使乘坐者有不适之感。
因此急需一种运行稳定、不易与减振器脱落、不易产生噪音、承受冲击力大、使用寿命长的减振器用缓冲体。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运行稳定、不易与减振器脱落、不易产生噪音、承受冲击力大、使用寿命长的减振器用缓冲体。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减振器用缓冲体,其中,包括:基体,所述基体呈圆柱形,所述基体具有一通孔和轴线,所述通孔呈圆柱形,通孔贯穿基体的两个端面,所述基体还具有依次连接的上段、中段和下段;压片,所述压片套设在上段的第一环槽内,所述压片具有压片上面和压片下面,所述压片上面设有压片环槽,所述压片下面设有压片凸缘;紧固圈,所述紧固圈具有上环形肩和下环形肩,所述上环形肩套设在上段的第二环槽内,所述下环形肩套设在上段的第三环槽内;内环套,所述内环套镶嵌在上段的内环套容纳腔内,所述内环套具有内环套孔,所述内环套孔贯穿内环套的两个端面;支撑架,所述支撑架镶嵌在中段的支撑架容纳腔内,所述支撑架具有环形的外直壁、环形的内直壁和环形的连接箍,所述连接箍的一端连接在外直壁的上端,连接箍的另一端连接在内直壁的上端。
进一步地,所述压片还具有一压片内孔,所述压片内孔的内壁抵挡在第一环槽的槽底,所述压片上面抵挡在第一环槽的上侧面,所述压片下面抵挡在第一环槽的下侧面,所述压片凸缘抵挡在上环形肩上。
进一步地,所述紧固圈还具有紧固圈上孔、紧固圈中孔和紧固圈下孔,所述紧固圈中孔与紧固圈上孔及紧固圈下孔相贯通,所述紧固圈上孔的内壁抵挡在第二环槽的槽底,所述紧固圈下孔的内壁抵挡在第三环槽的槽底,所述紧固圈中孔具有紧固圈中孔内壁,所述紧固圈中孔内壁抵挡在上段的环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内环套还具有下倒角和上倒角,所述下倒角与内环套孔的内壁及内环套的下端面相连接,所述上倒角与内环套孔的内壁及内环套的上端面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还具有支撑架上孔、支撑架下孔和内凸壁,所述支撑架上孔与支撑架下孔相贯穿,所述内凸壁连接在内直壁的下端,所述支撑架还具有支撑架内腔,所述支撑架内腔与支撑架下孔相贯穿。
进一步地,所述上段还具有依次连接的上段凹弧和凸缘,所述上段还具有第四环槽和若干个环形孔,所述第四环槽与通孔相贯穿,所述环形孔的横截面呈圆形或椭圆形。
更进一步地,所述中段还具有中段上端面和中段下端面,所述中段上端面与凸缘的下端相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下段具有依次相连接的第一波纹、第二波纹和第三波纹,所述第一波纹的上端与中段下端面相连接,所述下段还具有依次相连接的凸起、下段第一凹弧和下段第二凹弧,所述凸起的横截面呈弧形或样条曲线,所述下段第一凹弧的横截面呈弧形或样条曲线,所述下段第二凹弧的横截面呈弧形或样条曲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2788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