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快速鉴定核酸扩增产物的密闭实验系统装置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27820.3 | 申请日: | 2015-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3914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7 |
发明(设计)人: | 严小军;朱鹏;陈炯;许俊泉;范建忠;黄海龙;章礼平;龚朝辉;吕文洲;熊金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大学;宁波博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北京博奥晶典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M1/34 | 分类号: | C12M1/34;C12Q1/68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102 | 代理人: | 袁忠卫,叶桂萍 |
地址: | 31521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速 鉴定 核酸 扩增 产物 密闭 实验 系统 装置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检测技术领域,涉及核酸扩增技术和侧向层析技术等多项技术集成的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快速鉴定核酸扩增产物的密闭实验系统装置及应用。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生物医学技术的进步,每年进行的多种样品核酸检测数量都在大幅增加,对现场快速检测处理速度的各项要求越来越高,现场操作要求灵敏度高。简便快捷的需求也日益迫切。
自1985年美国PE-Cetus公司的K.B Mullis等人首创了PCR技术之后,它以相当惊人的速度被广泛地应用于医学及分子生物学等各个领域。近20年来PCR技术在生物医学等各个研究领域和临床应用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现今,PCR技术已成为一种对标本中特定的DNA片段进行分析研究和检测鉴定的重要方法。几乎所有涉及到分子生物学核酸的研究都要用到PCR,在病原体鉴定、遗传病诊断、免疫学研究、癌基因探索及治疗等方面都作出了相应的贡献。
PCR产物是否为特异性扩增,其结果是否准确可靠非常重要,必须对其进行严格的分析与鉴定,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PCR产物的分析,可依据研究对象和目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凝胶电泳分析:目前PCR检测主要用琼脂糖、聚丙烯酰胺电泳产品,琼脂糖电泳检测虽然比较简单,但需要EB溴乙锭染色,紫外灯下观察,检测的灵敏度在ng级,需要标准的Marker进一步判断产物的特异性;聚丙烯酰胺电泳胶体制备过程比较复杂,之后的显色过程也比较复杂,整个检测时间耗时长。
LAMP技术最早由日本科学家Notomi等(2000)建立,通过针对靶基因的6个区域而设计4种特异性引物,利用具有链置换活性的Bst DNA聚合酶,在恒温条件下(60-65℃)高效(0.5-1h)扩增目标DNA。与目前广泛流行的PCR核酸扩增技术相比,该技术具有不依赖温度循环仪(PCR)等昂贵仪器,且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反应速度快等优点。因此,已作为一种新兴技术用于临床疾病诊断、流行性细菌或病毒的现场快速检测、动物胚胎性别鉴定及基因芯片开发等领域。在病毒检测领域,目前已依托LAMP技术开发出用于快速诊断检测包括乙肝肝炎病毒、流感病毒、SARS冠状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在内的多种流行病毒的方法(Hong et al.,2004;Enomoto et al.,2005;Kaneko et al.,2005;)。在细菌检测领域,该技术也广泛应用于结核分支杆菌、大肠杆菌、肺炎链球菌、痢疾志贺菌的快速检测(Iwamoto et al.,2003)。基于Y染色体上特异序列的差异,Hirayama等(2004)利用LAMP技术开展了对牛早期胚胎性别的快速检测,将LAMP技术应用到了一个全新的领域。
自PCR和LAMP发明以来,实现了核酸的特异性扩增以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高灵敏、高特异性和高效性,导致假阳性结果出现。造成假阳性实验失败的原因很多:1.样品间交叉污染:样本污染主要有收集样本的容器被污染,或样本放置时,由于密封不严溢于容器外,或容器外粘有样本而造成相互间交叉污染;样本核酸模板在提取过程中,由于吸样枪污染导致标本间污染;2.试剂的污染:主要是由于在试剂配制过程中,由于加样枪、容器、双蒸水及其它溶液被PCR核酸模板污染。3.扩增产物污染:这是扩增反应中最主要最常见的污染问题。极微量的PCR产物污染,就可形成假阳性。4.气溶胶污染:在空气与液体面摩擦时就可形成气溶胶,在操作时比较剧烈地摇动反应管,开盖时、吸样时及污染进样枪的反复吸样都可形成气溶胶而污染。5.实验室中克隆质粒的污染:由于克隆质粒在单位容积内含量相当高,另外在纯化过程中需用较多的用具及试剂,而且在活细胞内的质粒,由于活细胞的生长繁殖的简便性及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其污染可能性也很大。在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及某些用克隆质粒做阳性对照的检验室,这个问题比较常见。
尤其随着LAMP技术的日益发展,两个阻碍其在基层的应用推广的瓶颈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首先是LAMP的灵敏性带来的气溶胶污染问题,由于LAMP方法对于靶序列的扩展灵敏且扩增量大,为应对这一问题,对于LAMP技术目前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一般要求“要严格分区,规范操作”,即,根据LAMP操作流程将实验区分为“样品处理区,溶液配制区,模板添加区,检测区”,而且在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模板最后加入,先阴性、后阳性,从低到高的浓度进行操作。对于这样严格苛刻的要求,在实际基层使用过程中很难做到,进而使得该技术在基层现场检测中难于推广。其次是现场检测的结果证据可视化,为了使用结果一目了然,要有更方便的可视化检测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大学;宁波博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北京博奥晶典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大学;宁波博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北京博奥晶典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2782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改良型旋转式压片机
- 下一篇:一种餐厨垃圾压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