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马铃薯脱毒原原种土壤培养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427221.1 | 申请日: | 2015-07-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4504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1 |
| 发明(设计)人: | 袁安明;张明;徐祺昕;张小静;陈自雄;谭伟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袁安明 |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A01G31/00;A01H4/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743000 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马铃薯 脱毒 原种 土壤 培养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马铃薯脱毒苗培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马铃薯脱毒原原种土壤培养方法。
背景技术
马铃薯在我国种植历史悠久,是继小麦、水稻、玉米之后的第四大栽培作物,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巨大的增产潜力和广阔的产业发展前景。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问题的加剧,马铃薯在种植过程中感染病毒的几率增加,而马铃薯为无性繁殖作物,其感染的病毒可以逐代积累,造成种薯退化问题严重,严重影响马铃薯产业的发展。随着马铃薯研究的深入,发现感染病毒的马铃薯植株体内虽然含有大量的病毒,但生长点分生组织不含病毒,通过切取幼芽茎尖进行组织培养,即可得到脱毒组培苗,再经基质培养得到脱毒种薯,被称为“脱毒组培快繁技术”,是解决马铃薯种薯退化的最先进技术。
近年来,随着脱毒组培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作物脱毒组培技术日趋成熟,如专利CN 104041419 A公开的《大薯脱毒组培苗的培养方法》、CN 1799342 A公开的《一种半夏脱毒组培快繁方法》、CN 103518624 A公开的《一种马铃薯脱毒组培苗提纯复壮方法》、CN 104304031 A公开的《一种马铃薯脱毒组培苗水培快繁方法》等,这些报道都通过脱毒组培技术提高了作物品质,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然而,上述报道在制作原种的过程中,都是完全通过基质培养得到产品,其生产成本高,导致市场供应价格居高不下,农民无力承担脱毒种薯的高昂费用,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脱毒种薯在实际生产中应用。为此,专利CN 104054564 A公开了《一种枸杞脱毒组培苗移栽方法》,披露了包括步骤:“1)组培苗处理、2)栽培苗准备、3)移栽、4)室外炼苗”的土壤培养种苗的方法,较传统脱毒幼苗培养方法成本相对较低,然而在大田移栽需在遮阴网下炼苗30~60天,其生产周期长,生产成本依旧居高不下,难以在实际生产中推广应用。换言之,现有脱毒苗在培养过程中存在培养基使用量大,在移植前培养时间长的问题,而这些缺陷都造成成本过高,产品难以推广的问题。此外,专利CN 102017888 A公开了《马铃薯脱毒原原种生产技术》,其采用水洗河砂作为苗床基质,将脱毒组培苗扦插到苗床上,然后浇施营养肥并严格控制苗床温度、光照等条件,这种生产方法虽然较基质栽培成本有所降低,但采用河砂作苗床价格依旧较高,而且在制作苗床时,由于向田地中放入大量河沙,导致田地沙化严重,在土壤资源匮乏的背景下,这种方法显然不能大规模投资生产。专利CN 103155845 A公开了《高效低成本马铃薯脱毒苗及原原种生产技术》,披露了扦插苗基质培养的方法,虽然后期管理严格,完全满足了原原种的营养需求,但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脱毒苗培养成本高,需求时间长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马铃薯脱毒原原种土壤培养方法,该方法具有成本低、培养时间短的优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马铃薯脱毒原原种土壤培养方法,包括步骤:
1)组培苗生产:采用改良MS培养基中培育脱毒组培苗,其中,所述的改良MS培养基是在MS培养基中加入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mg/L;
2)生根壮苗:将适于定植的组培苗从培养瓶中取出,去掉根系并洗净培养基后,采用NAA 50mg/L+2-4D 5mg/L生根剂浸根10~15分钟,然后定植于无土培养基质中,其中,无土栽培基质使用蛭石和有机肥,并混入多菌灵和密菌酯进行基质防菌,同时用塑料弓棚进行保温保湿,促进组培苗生根发苗和快速生长;在定植12天后开始浇施营养液,每隔5天浇施一次,共浇施3次;在定植29~32天后揭开弓棚塑料,选择苗高达10cm、叶片大于1cm的健壮组培苗移栽于预处理的大田土壤中;
3)土壤培养:在组培苗移栽后的15天内,用遮光率为50%的遮阳网对大田进行遮阳,并及时的浇水保湿;在移栽苗成活发棵后,除去遮阳网,并隔7~10天浇施营养液一次,在苗高20cm以上时进行中耕培土,同时在整个生育期做好病虫草害防治,以及加强水肥管理;
4)收获和贮藏:将马铃薯原原种收获后,分拣质量达5g以上的种薯,置于通风漫射光条件下,晾干10天左右后包装贮藏。
进一步,在步骤2)生根壮苗时,所述的营养液配比为N:P2O5:K2O=1:0.57:1.22。
进一步,在步骤2)生根壮苗中,在浇施营养液时,前两次营养液浓度为1.0g/L,第三次营养液浓度为2.0g/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袁安明,未经袁安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2722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有三条凹陷条的拉杆箱
- 下一篇:一种酸改性凹凸棒土的制备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