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小儿清咽颗粒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26782.X | 申请日: | 2015-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4040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9 |
发明(设计)人: | 韩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韩志强 |
主分类号: | A61K9/16 | 分类号: | A61K9/16;A61K36/808;A61P11/04;A61P29/00;A61P11/14;A61K35/64 |
代理公司: | 北京递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11414 | 代理人: | 田丰 |
地址: | 063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小儿 颗粒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药领域的药用制剂,特别是涉及一种小儿清咽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小儿清咽颗粒为中国药典收载品种。由玄参、蒲公英、牛蒡子、薄荷、蝉蜕、板蓝根、连翘、牡丹皮和青黛制备而成,具有清热解表,解毒利咽。用于小儿外感风热引起的发热头痛,咳嗽音哑,咽喉肿痛。
目前小儿清咽颗粒制备工艺基本是沿用传统汤剂的方法,薄荷提取挥发油,其他原料药一起煎煮。由于混合提取或煎煮,会促使其单味原料药的有效成份不稳定,且原料药混合煎煮有效成份的提取率也会大大降低,还不可避免的提出大量水溶性杂质。中药防病治病的效果与提取物的量及其中有效成分的含量有直接关系。倘若提取工艺不合理、不科学,势必造成有效成分的破坏和损失,从而影响制剂的质量、疗效。
随着临床上对药品质量、效果要求的不断提高及制药工艺的不断发展,该工艺已不能满足当前需求,急需一种有效成分提取更完全、含量更高的制剂工艺,以更好地发挥小儿清咽颗粒经典组方的药用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有效成分提取更完全、含量更高、稳定性更好的小儿清咽颗粒,从而更好地发挥该传统验方的药用价值。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儿清咽颗粒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小儿清咽颗粒由如下原料药和制备方法制成:
原料药组成为:
制备方法为:
取1/3量的板蓝根和1/3量的连翘分别洗净、烘干,粉碎得细粉;将玄参和蝉蜕分别洗净、烘干,粉碎得细粉;将余下2/3量的板蓝根洗净,用4-12倍量的水煎煮二次,第一次1.5-2.5小时,第二次1-2小时,合并两次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60-100℃测相对密度为1.15-1.18,加乙醇使含醇量达65%,静置,取上清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60-100℃测相对密度为1.25-1.30的清膏A;将余下2/3的连翘用清水洗净,加4-12倍量的水煎煮二次,第一次1.5-2.5小时,第二次1-2小时,合并两次煎液,过滤,滤液离心分离,3000rpm离心,分离上清液,水浴蒸干浓缩至1.25-1.30的浸膏B;将牛蒡子和薄荷置提取罐中,加4-12倍量水,浸泡2-4天后进行水蒸汽蒸馏,从沸腾开始计时蒸馏1.5-4.5小时,收集挥发油C;将牛蒡子和薄荷药渣加入原药材3-9倍量水,煎煮0.5-1.5小时放出药液,80目筛过滤,得滤液D;将蒲公英、牡丹皮和分三包用白布包好的青黛加4-12倍量水煎煮两次,每次0.5-1.5小时,合并两次煎液,滤过,滤液与上述牛蒡子和薄荷滤液D合并,混合均匀,浓缩至40-60℃热测相对密度为1.35~1.40的清膏E;将清膏A、浸膏B、挥发油C和清膏E用高速搅拌机进行搅拌均匀,再加入板蓝根、连翘、玄参和蝉蜕细粉混合搅拌均匀得浸膏,再加入蔗糖250-750重量份、糊精130-390重量份用70%乙醇制粒,颗粒于沸腾干燥机中沸腾干燥即得。
上述1/3量板蓝根、1/3量连翘、玄参和蝉蜕优选用高速粉碎机粉碎过80目筛。
本发明小儿清咽颗粒的原料药组成优选为:
本发明小儿清咽颗粒的原料药组成优选为:
本发明小儿清咽颗粒的原料药组成优选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志强,未经韩志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2678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预防感冒抗过敏增强免疫力的中药
- 下一篇:一种治疗皮肤色素脱失及白癜风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