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感光智能调光的多功能移动电源在审
申请号: | 201510424733.2 | 申请日: | 2015-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714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徐新华;李金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百事泰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5B37/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8 | 代理人: | 郑学伟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感光 智能 调光 多功能 移动 电源 | ||
1.一种自动感光智能调光的多功能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外的DC输入端、USB输出接口、电源开关键、环境光传感器、充电指示灯及设置于壳体内的MCU主控电路、充电电池、充电电路、调压电路、调光控制电路;
其中,所述充电电路连接于所述DC输入端与所述充电电池之间;所述调压电路连接于所述充电电池与所述USB输出接口之间,且所述调压电路连接至所述MCU主控电路;所述电源开关键及所述环境光传感器分别与所述MCU主控电路相连接;所述调光控制电路连接于所述MCU主控电路与所述充电指示灯之间;
所述环境光传感器用以检测环境光线的强弱,并将检测到的环境光强度转换成电信号传输至所述MCU主控电路,所述MCU主控电路对所述电信号进行处理,并将处理后的电信号传输至所述调光控制电路,所述调光控制电路根据所述电信号对输出至所述充电指示灯的电压或电流进行调节,以使控制所述充电指示灯以与环境光线的明暗度相同的灯光亮度点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感光智能调光的多功能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DC输入端为设置于所述壳体上的充电插头,所述充电插头与充电插排相适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感光智能调光的多功能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插头包括相平行设置的第一插脚及第二插脚,所述第一插脚与所述第二插脚通过一连接轴相连接,且所述连接轴的靠近所述第一插脚的一端设有一与所述第一插脚电连接的金属块A,所述连接轴的靠近所述第二插脚的一端设有一与所述第二插脚电连接的金属块B;
所述壳体包括依次相固定形成一体的面盖、中框及底盖,所述中框内固定有一插头支架,所述插头支架上设有用以固定所述连接轴的卡槽,所述卡槽的两端分别固定有一以使与所述金属块A及所述金属块B相抵接的金属弹片,两所述金属弹片分别连接至所述充电电路,所述中框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一插脚及所述第二插脚相对应的位置分别开设有一第一容置槽及一第二容置槽;
所述连接轴可转动的卡设于所述卡槽内,以使所述第一插脚及所述第二插脚分别与所述插头支架转动连接,且以使所述第一插脚可转动的收容于所述第一容置槽内,以使所述第二插脚可转动的收容于所述第二容置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感光智能调光的多功能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伸露于所述壳体外的给外界设备进行充电的充电数据线,所述充电数据线的电压输入端与所述调压电路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感光智能调光的多功能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的外表面还开设有一收纳槽,所述充电数据线收容于所述收纳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感光智能调光的多功能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电池电压检测电路及设置于所述中框的外表面的显示屏;所述电池电压检测电路连接于所述充电电池与所述MCU主控电路之间,所述显示屏与所述MCU主控电路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感光智能调光的多功能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插头、USB输出接口、电源开关键、环境光传感器及充电指示灯分别设置于所述中框的外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感光智能调光的多功能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压电路包括第一升压电路及第二升压电路;所述USB输出接口包括5V输出接口及9V输出接口;所述第一升压电路连接于所述充电电池与所述5V输出接口之间;所述第二升压电路连接于所述充电电池与所述9V输出接口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感光智能调光的多功能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电池过流过压保护电路,所述电池过流过压保护电路连接于所述充电电路与所述充电电池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感光智能调光的多功能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中框内的散热片,所述散热片上开设有散热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百事泰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百事泰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24733.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元组合电池系统
- 下一篇:一种考虑受端励磁系统的交直流稳定性分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