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扩散板的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24254.0 | 申请日: | 2015-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8245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03 |
发明(设计)人: | 王泽勇;张伟城;龙婷婷;唐春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环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5/02 | 分类号: | G02B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扩散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照明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适用于液晶显示屏背光模组或LED照明装置中的扩散板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在直下式光源设计的背光模组和LED灯具等器件中广泛使用有扩散板,能够使得液晶显示器或者LED灯具显示均匀的平面光源。扩散板能够让透过扩散涂层的光线产生漫反射,让光分布更均匀,同时还能够通过光的折射、反射及散射等起到光学遮蔽灯影的功能。
一般扩散板生产工艺分为以下几种方法:1.直接以PS(聚苯乙烯,Polystyrene)、PC(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或PMMA(Polymethyl Methacrylate,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作为本粒,添加适量的光扩散粒子并搅拌均匀后,直接通过挤出成型生产出大板材。2.在方法1的挤出成型后增加一道压花工艺,使其中的一个表面或者两个表面加工出凹凸点形状的磨砂纹或者V-cut结构,以便增加扩散板对光的分散性能。3.在本粒中间层位置均加入均匀的光扩散粒子,再通过压铸成型或者压出成型等方式制成扩散板的大板材。
然而,目前背光模组行业中通过上述方法生产的扩散板,由于遮蔽性及透光性等要求无法满足使用要求,仍需要搭配使用扩散膜来提高整机的遮蔽性和透光性。而后续增加的扩散膜不仅使得整机组装中由于多了一组材料,增加组装工时,而且也会大大增加成本。因此亟需一种生产能够省去后续增加的扩散膜且提高整机遮蔽性及透光性的扩散板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扩散板的生产方法,该方法制得的扩散板能够减少后续增加的扩散膜且提高整机遮蔽性及透光性。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扩散板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本粒与光扩散粒子按照质量份数比为1:0.2~1:2混合均匀,所述本粒的材质为PS、PC或PMMA;
B.对步骤A中混合均匀的本粒与光扩散粒子进行挤出成型操作,形成基础板材;
C.在基础板材的上表面制备磨砂纹结构或V-cut结构的微结构层;
D.在微结构层上喷涂厚度为0.01~1mm的喷涂层,所述喷涂层材质包括UV胶以及折射率大于1.5的光扩散粒子,UV胶与折射率大于1.5的光扩散粒子的质量份数比为50:1~10:1;
E.利用UV灯对喷涂层进行光固化烘烤,所述UV灯的光通量范围为600~1000LM。
其中,上述UV胶以及折射率大于1.5的光扩散粒子混合均匀后即可进行喷涂操作。
具体的,所述步骤C中还包括在基础板材的下表面制备磨砂纹结构或V-cut结构的微结构层。
优选的,所述步骤C中采用压花工艺制备微结构层。
具体的,所述步骤E中光固化烘烤的时间为1~3分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工艺简单,易于操作,无需在特定位置喷涂特定量及特定形状的喷涂层,制得的扩散板结构简单,能够有效提高整机的遮蔽性和光透过率,同时能够省略1~2片扩散膜,降低原有成本的3%~5%,节约加工时间,降低加工难度。本发明适用于制备扩散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制备的扩散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光学原理图;
图4是本发明制备的扩散板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喷涂层,2为微结构层,3为基础板材,i为入射角,r为反射角,θ为折射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如图1所示,本发明生产扩散板的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1.根据使用雾度要求将PS、PC或PMMA材质的本粒与光扩散粒子均匀混合,本粒与光扩散粒子的质量份数比为1:0.2~1:2,例如可为1:0.2,1:0.5,1:1,1:1.5,1:1.8等。
2.对上述本粒与光扩散粒子进行挤出成型操作,形成基础板材。
3.利用压花工艺在基础板材的单表面或左右两侧的双表面上制备微结构层,所述微结构层是磨砂纹结构或V-cut结构。
V-cut结构是微小的锯齿形或半圆形结构,其作用是将光由边缘方向导向视方向,并且增加亮度和使光均匀,其特点是距离LED较近的V-cut尺寸较小,远离LED的V-cut尺寸较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环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环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2425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